时间: 2025-05-09 00:5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51:23
认鹿纷纭梦,亡羊散乱心。
眵昏遮眼读,愁苦撚髭吟。
幸觉行迷远,其如卧病深。
通身都放下,何用觅砭针。
在梦中认不出纷杂的鹿,心中如同散落的羊群般混乱。
眼睛因泪水而模糊,阅读变得困难;愁苦中,我抚摸着胡须吟唱。
庆幸我意识到迷失的远方,就像卧病在床的深沉感受。
全身心都放下,何必再去寻找针灸来治疗呢?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梅溪,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农学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五言诗和七言诗,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时的病中,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活的释然。诗中反映了他在病痛中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烦恼的放下,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范成大的这首诗反映了他在晚年时的心理状态,以及对生活的深刻反思。首句“认鹿纷纭梦”,以梦境中的鹿作为象征,表达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迷茫和困惑。鹿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灵动和美好,但在这里却表现出一种混乱的状态,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挣扎。
“亡羊散乱心”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迷乱的情感,失去的羊群象征着心中无法把握的东西,使人感到烦躁不安。接下来的“眵昏遮眼读”,表达了诗人因情绪低落而难以专注,眼泪模糊了视线,读书也显得异常艰难。
而“愁苦撚髭吟”则展示了诗人在沉思中的形象,反映出他内心深处的愁苦与无奈。诗人似乎在用吟唱来排解内心的痛苦。最后两句“通身都放下,何用觅砭针”,则是对整首诗意的升华,表达了他对身心的放下与释然。他意识到,既然一切都已放下,那又何必再去寻找治疗的方式呢?这种思想不仅彰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也传递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苦痛的感悟和释然,强调了在面对困境时,内心的放下和对生命的理解与接受。诗人通过对梦境、失去和病痛的描绘,呈现出一种超脱的智慧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中“认鹿”是比喻什么?
A. 理解与认知
B. 梦境中的迷茫
C. 生活的乐趣
“亡羊散乱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安详与宁静
B. 迷茫与混乱
C. 快乐与幸福
最后两句“通身都放下,何用觅砭针”传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A. 不需要治疗
B. 继续追求
C. 寻找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