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2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2:24
爱此孤生竹,碧叶琅玕柯。
结结甘泉里,岂必泰山阿。
曾莫学兔丝,徒以附女萝。
风为扫庭户,夜月谁与过。
我喜欢这株孤独的竹子,翠绿的叶子和优美的枝干。
它在甘甜的泉水边生长,难道非要长在泰山的巅峰吗?
不要像兔丝那样去依附于女萝,只是空自附着而已。
风儿为我扫净了庭院,夜空的明月又有谁来陪伴我呢?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香山居士,宋代著名诗人,曾任地方官职。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表现出对孤独和高洁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梅尧臣在省中的闲适生活中,通过孤竹的描绘,表达他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和对依附于他人的反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
梅尧臣的《和王景彝省中咏孤竹》以孤竹为主线,展现了他对竹子特质的欣赏以及表达自己独立的生活态度。诗中开头一句“爱此孤生竹”便直入主题,表露出诗人对竹子的喜爱,竹子的孤傲与独立正是诗人所向往的品质。接下来的“碧叶琅玕柯”,生动地描绘了竹子的姿态,清新而优美,传达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美感。
“结结甘泉里,岂必泰山阿”,这一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提出,竹子不必非要生长在高山之上,甘泉旁的生长同样美丽,反映出他对生活环境的淡泊与洒脱。诗的后半部分“曾莫学兔丝,徒以附女萝”则警示人们,不要像兔丝一样依附于他物,强调了独立自信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风为扫庭户,夜月谁与过”则是全诗的情感升华,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思考。在这宁静的夜晚,风扫庭院,月光照耀,只有孤独的自我与自然对话,表现了一种清幽的生活情境。
整体而言,梅尧臣通过对孤竹的抒情,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独立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世俗依附的拒绝,展现出一种高洁的精神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独立精神的追求和对依附生活的拒绝。诗人通过孤竹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清高和宁静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其对自我价值的认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孤竹”象征什么?
A. 依附
B. 独立
C. 荣华
诗人对“兔丝”和“女萝”的态度是?
A. 赞美
B. 贬低
C. 中立
“风为扫庭户”中的“风”象征什么?
A. 亲密
B. 自由
C.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