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望江南八首 其四》

时间: 2025-05-06 02:54:48

诗句

瀛州好,重贺太平时。

远近铙歌传彩帜,万千嫠帷泣缁衣。

哀乐太参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4:48

原文展示:

望江南八首 其四
作者:吕碧城
瀛州好,重贺太平时。
远近铙歌传彩帜,
万千嫠帷泣缁衣。
哀乐太参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瀛洲的美好景象,庆祝太平盛世的到来。四周传来铙歌声,彩旗飘扬,然而在欢庆的背后,许多寡妇身披黑衣,泪水涟涟,哀伤与欢乐交织,形成鲜明的对比。

注释:

  • 瀛州: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理想之地,象征美好与安宁。
  • 重贺:热烈庆祝。
  • 铙歌:一种乐器声,常用于庆祝场合。
  • 彩帜:彩色的旗帜,象征喜庆。
  • 嫠帷:寡妇的帷帐,象征哀伤。
  • 缁衣:黑色衣服,寡妇的服装,象征哀悼。
  • 哀乐太参差:哀伤与快乐的情感交错,形成强烈对比。

典故解析:

此诗中的“太平”指的是国家的安定繁荣,而“嫠帷泣缁衣”则反映出在欢庆的表象下,仍然存在着苦难与哀伤。这种对比常见于古代诗词,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吕碧城(约1640-约1710),字景星,号碧城,清代女诗人,以其才华和独特的视角在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她的诗多表现女性的情感与社会的现实,语言清新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诗作于清代,社会处于较为安定的时期,然而在庆祝国家繁荣的同时,诗人也深刻体察到社会中仍然存在的苦难与悲伤,体现了她对人间百态的关注。

诗歌鉴赏:

吕碧城的《望江南八首 其四》以精炼的语言,展现了社会的两面性。诗歌开头通过“瀛州好,重贺太平时”描绘了一个欢庆的场景,带给读者一种美好的感受。然而,转折处的“万千嫠帷泣缁衣”则让人警觉,欢声笑语的背后,是无数寡妇对失去亲人的哀痛。这样的情感交织让整首诗充满了张力,展示了诗人对人世间矛盾的深刻洞察。

在修辞上,诗人使用了对比手法,形成了“哀乐太参差”的强烈反差,深化了诗的主题。同时,诗中描绘的铙歌、彩帜等意象,不仅营造了庆祝的氛围,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读者思考社会的复杂性。吕碧城用她独特的女性视角,表达了对时代的思考与关怀,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第一句“瀛州好,重贺太平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安定社会的庆祝。
  • 第二句“远近铙歌传彩帜”:描绘了庆典的场景,音乐和旗帜象征着欢庆的气氛。
  • 第三句“万千嫠帷泣缁衣”:突显出在欢庆的背后,许多寡妇的哀痛与悲伤,形成鲜明对比。
  • 第四句“哀乐太参差”:总结前面的对比,表现出哀乐交错的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欢庆与哀痛的对比,突显社会的复杂性。
  • 意象:铙歌和彩帜象征喜庆,而嫠帷与缁衣则象征悲痛,构成鲜明的视觉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揭示了在太平盛世下依然存在的悲伤,反映了人们在欢庆与哀悼之间的复杂情感。诗歌呼吁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展现了诗人对人情冷暖的敏感。

意象分析:

  • 瀛州:象征理想的美好生活。
  • 铙歌、彩帜:象征欢庆的气氛。
  • 嫠帷、缁衣:象征哀痛与失去。

互动学习: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嫠帷”指的是什么?

    • A. 寡妇的帐篷
    • B. 喜庆的彩帜
    • C. 战士的旗帜
    • D. 官员的袍子
  2. 填空题:整首诗表现了的对比。

  3. 判断题:诗中表达的情感仅限于欢庆的喜悦。 (对/错)

答案:

  1. A
  2. 哀痛与欢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展现女性情感与社会现实。
  • 杜甫《春望》:描绘战争与社会动荡下的哀伤。

诗词对比

  • 吕碧城与李清照的作品均反映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与情感,但吕碧城更关注于社会的整体现象,而李清照则多描绘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刻。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吕碧城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寒夜溪行舟中作 送陈兼应辟兼寄高适贾至 暮春于山谷寺上方遇恩命加官赐服詶皇甫侍御见贺之作 暮春于山谷寺上方遇恩命加官赐服酬皇甫侍御 和题藤架 贾员外处见中书贾舍人巴陵诗集览之怀旧代书 垂花坞醉后戏题(赋得俱字韵) 陪王员外北楼宴待月 送别荆南张判官 将还越留别豫章诸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警乘 川字旁的字 号结尾的成语 轻视 发纵指使 追省 用字旁的字 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豪竹哀丝 撒豆成兵 南枝北枝 鸟字旁的字 頁字旁的字 渺无踪影 蜂趋蚁附 小字头的字 松菊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