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6:0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6:03:39
四世凡五公,贵盛古自昔。
於我如浮云,光前在仁宅。
仰观我上契去大加糸斋,
江汉濯之白。下视世所羡,
腰黄眼前赤。度越此流辈,
人何啻千百。希舜尘野居,
介然有如石。尝为耳目人,
天子屡前席。义难若是恝,
命岂可终逆。非如一小官,
去就惟我适。况当有道时,
丘自不与易。世方厄三空,
实当有长策。心肝奉至尊,
忧劳敢云斁。行矣金玉声,
智勇全赵璧。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官场的看法与个人的理想追求。四世以来的五公之位,昔日显赫的荣耀,现在在我眼中如同浮云,无法与仁德之宅相比。仰望那曾经的理想与追求,似乎要去大加糸斋(大雅之地),在江汉水边洗净心灵的白皙。低头看世人所羡慕的地位,腰间金黄,眼前红光。若是与这些人相比,我又何止千百倍!希望能够像舜帝那样隐居,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曾经在朝廷里任职,天子多次召见我,面对这样的义务,怎能轻言放弃?我的命运又岂能随意逆转?与那些小官微职相比,我的去留完全由我自己决定。况且当世道明理时,我自不必轻易妥协。如今世道如三空般艰难,确实需要一个长远的打算。心肝相奉于至尊,哪敢轻言疲倦?快去吧,金玉之声,智勇如赵璧般完美。
作者介绍:包恢,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擅长抒发个人情怀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包恢被召回朝廷之际,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冷静观察以及他所追求的理想生活。
这首诗运用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在开头提到的“四世凡五公”,既展示了历史的厚重感,也暗示了权力的流转与变化。接着,诗人通过“如浮云”的比喻,将过去的权势与现在的自我形成对比,表达出对名利的淡然态度。
诗中对舜帝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高尚品德的赞美。通过对比现实中“腰黄眼前赤”的人,诗人进一步揭示了世俗的贪婪和浮华。最后,诗人以“心肝奉至尊”收束,表达了对理想与责任的坚守。
整首诗在思想深度与情感表达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表现了对名利的淡泊与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舜”代表什么?
诗人对“腰黄眼前赤”的人有什么看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