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5:07
原文展示:
赵省斋出示所和天童师偈句亦次其韵
异教何知平与倾, 彼倾却是我之平。 饶渠亲识瞿昙面, 未必曾逢太白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异教如何能理解平稳与倾斜,他们所谓的倾斜,在我看来却是平稳。即使他们亲自见过佛陀的面容,也未必能遇见太白星。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家铉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其对佛教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家铉翁对天童师偈句的和诗,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自己的见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平与倾”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独特理解。作者认为,异教无法真正理解佛教的深奥,他们所谓的倾斜,在佛教的视角下却是平稳。诗中的“瞿昙面”和“太白星”分别象征着佛教的智慧和世俗的吉祥,作者通过这两者的对比,强调了佛教智慧的超越性和世俗吉祥的相对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深刻领悟和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佛教教义的独特理解,强调佛教智慧的超越性和世俗吉祥的相对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瞿昙面”指的是什么? A. 佛陀的面容 B. 太白星 C. 异教的教义 D. 平稳与倾斜 答案:A
诗中的“太白星”象征什么? A. 佛教的智慧 B. 世俗的吉祥 C. 异教的教义 D. 平稳与倾斜 答案:B
作者通过“平与倾”的比喻表达了什么? A. 对佛教教义的理解 B. 对异教的批评 C. 对世俗吉祥的追求 D. 对平稳与倾斜的困惑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