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柏台山僧》

时间: 2025-04-30 06:18:59

诗句

上方唯一室,禅定对山容。

行道临孤壁,持斋听远钟。

枯藤离旧树,朽石落高峰。

不向云间见,还应梦里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18:59

原文展示:

题柏台山僧 于鹄 〔唐代〕 上方唯一室,禅定对山容。 行道临孤壁,持斋听远钟。 枯藤离旧树,朽石落高峰。 不向云间见,还应梦里逢。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山顶的寺庙中只有一间禅房,僧人在禅定中面对着山景。走在狭窄的山路上,面对着孤独的岩壁,持斋戒时听着远处传来的钟声。枯萎的藤蔓从老树上脱落,腐朽的石头从高山上滚落。不在云端相见,或许只能在梦中相遇。

注释:

  • 上方:指山顶的寺庙。
  • 禅定:佛教修行的一种方式,指心定于一处,达到无思无虑的状态。
  • 持斋:遵守斋戒,不吃荤腥。
  • 枯藤:干枯的藤蔓。
  • 朽石:腐朽的石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鹄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僧侣生活,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山顶寺庙中的生活和修行状态,反映了诗人对僧侣生活的理解和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游历山川,访问寺庙时,对僧侣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僧人在山顶寺庙中的生活,展现了僧侣的清净与超脱。诗中“禅定对山容”一句,既表达了僧人内心的宁静,也描绘了山景的壮丽。后两句“枯藤离旧树,朽石落高峰”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无常,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方唯一室,禅定对山容。”:描述僧人在山顶寺庙中的禅修状态,面对着山景,心境宁静。
  • “行道临孤壁,持斋听远钟。”:描绘僧人在山路上行走,面对孤独的岩壁,持斋戒时听着远处传来的钟声,体现了僧侣的清净生活。
  • “枯藤离旧树,朽石落高峰。”: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无常。
  • “不向云间见,还应梦里逢。”:表达了僧人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即使在梦中也能相遇。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枯藤离旧树,朽石落高峰”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美感。
  • 拟人:通过“枯藤离旧树”等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象以生命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僧人在山顶寺庙中的生活,表达了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主题。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禅定、山容、孤壁、远钟、枯藤、朽石。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超脱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禅定对山容”表达了什么? A. 僧人在禅修中面对山景 B. 山景在禅修中面对僧人 C. 僧人和山景相互对视 D. 僧人在山景中禅修 答案:A

  2. “枯藤离旧树,朽石落高峰”暗示了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的宁静 D. 自然的壮丽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僧侣在山中的生活,体现了超脱尘世的主题。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于鹄的《题柏台山僧》都描绘了僧侣在山中的生活,但王维的诗更多地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宁静,而于鹄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僧侣的修行状态和超脱尘世的思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中国古代诗歌选》、《唐诗三百首》。

相关查询

生查子 生查子 新居坐雨,有怀金月石 生查子·戊子卯月閒莳引之所馈波斯菊 生查子 故乡人物三咏 其一 先富者 生查子 生查子 星之章三首 其一 星行者 生查子 生查子 九月廿一 生查子 其三 星灭 生查子·山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病害 三点水的字 聿字旁的字 色字旁的字 敌不可假 闯江湖 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以计代战 良工苦心 疏疏拉拉 篡贼 辏拢 青字旁的字 一唱雄鸡天下白 日字旁的字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