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3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31:40
原文展示: 山中寄樊仆射(一作寄襄阳樊司空) 于鹄 〔唐代〕 却忆东溪日,同年事鲁儒。 僧房闲共宿,酒肆醉相扶。 天畔双旌贵,山中病客孤。 无谋还有计,春谷种桑榆。
白话文翻译: 回忆起在东溪的日子,与同年好友鲁儒共度时光。 在僧房中闲适地共宿,在酒肆里醉酒后互相扶持。 天边的双旌显得高贵,而山中的我却是个孤独的病客。 虽然没有智谋,但还有些计策,春天在山谷中种植桑榆。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鹄,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可能是于鹄在山中隐居时写给友人樊仆射(或襄阳樊司空)的信件,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孤独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诗人可能因病或隐居在山中,思念过去的友人和生活,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在山中自给自足,表达了一种隐逸山林、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当前孤独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僧房闲共宿,酒肆醉相扶”描绘了与友人共度的欢乐时光,而“天畔双旌贵,山中病客孤”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病痛。最后两句“无谋还有计,春谷种桑榆”则展现了诗人积极面对生活,打算在山中自给自足的决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当前孤独生活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自给自足的决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同年”指的是什么? A. 同一年出生的人 B. 同一年中举或进士及第的人 C. 同一年结婚的人 答案:B
诗中的“天畔双旌”象征着什么? A. 高官显贵的地位 B. 山中的美景 C. 诗人的孤独 答案:A
诗中的“春谷种桑榆”表达了什么? A. 诗人打算在山中自给自足 B. 诗人打算在山中种植粮食 C. 诗人打算在山中隐居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