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春》

时间: 2025-05-02 12:47:57

诗句

作恶情怀是别离,老夫懒作送春诗。

东君归去无踪迹,试问垂杨便可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7:57

原文展示

送春
作恶情怀是别离,老夫懒作送春诗。
东君归去无踪迹,试问垂杨便可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的意思是:作恶的情绪让我感到分离的痛苦,因此我懒得为春天写诗。东风已经离去,没有留下痕迹,想知道春天的去处,可以去问那垂杨柳。

注释

  • 作恶:指内心的恶念或苦闷,可能是因离别而生的情感。
  • 情怀:指情感和情绪。
  • 老夫:指作者自己,表达一种自谦的态度。
  • 东君:指春天的象征,东风的化身。
  • 无踪迹: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 垂杨:指垂柳,象征春天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桂,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以写景抒情见长。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送春》写于春天的时节,诗人因离别而感到悲伤,因此对春天的到来不再感到欢喜,而是以一种懒散的态度面对。

诗歌鉴赏

《送春》是一首表现离愁的诗作,诗人在春天的背景下,表达了自己因离别而产生的无奈与失落。开篇的“作恶情怀是别离”便直接表明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情感的沉重。这种情感与春天本该带来的生机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悲凉的氛围。

“老夫懒作送春诗”一句,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无奈与厌倦,似乎对春天的到来已经失去了期待。这种情绪的转变,反映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东君的离去象征着春天的结束,而“无踪迹”更突出了这种无可奈何的状态。最后一句“试问垂杨便可知”,则通过柳树这一意象,暗示了春天的离去是显而易见的,强调了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整首诗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作恶情怀是别离:表达了因别离而引发的恶劣情绪。
  2. 老夫懒作送春诗:诗人自谦,不愿意再写春的诗歌,表达了失去兴趣。
  3. 东君归去无踪迹:春天的使者已经离去,留无痕迹,表现出时间的无情。
  4. 试问垂杨便可知:通过垂柳暗示春天的离去,强调自然界的变化与人心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东君,赋予了春天以人性化的特征。
  • 拟人:东君的离去使春天形象化,令人感受到春天的情感变化。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春天的惋惜以及因离别产生的苦闷,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对人生命运的无奈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君:象征春天,代表希望与生机。
  • 垂杨:春天的代表意象,象征生命的复苏与离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老夫”指的是谁? a) 东君
    b) 诗人自己
    c) 垂杨

  2. “作恶情怀是别离”这一句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悲伤
    c) 愤怒

  3. “试问垂杨便可知”中的“垂杨”象征什么? a) 春天
    b) 离别
    c) 生命

答案:1.b;2.b;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赠春》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的《赠春》与俞桂的《送春》都涉及春天的主题,但李白的作品多表现出对春天的热爱与欣赏,而俞桂则更多地关注离别带来的情感困扰。两者的视角与情感基调截然不同,反映了各自的创作风格与人生观。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致政郭大丞 登城 观鱼 答刘仲美 韩吏部 暑旱苦热 谒金门 玲珑四犯(重过南楼月白石体赋) 恋绣衾·柳丝空有千万条 竹枝 其七 孙光宪、皇甫松俱有此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骇目振心 长城万里 门字框的字 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疑贰之见 虎字头的字 米字旁的字 羣鹿 包含女的成语 名垂百世 糸字旁的字 劫舍 引缴 寒岁 香字旁的字 寻壑经丘 包含致的词语有哪些 假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