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7: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7:48
美人在空谷,抱志苦贞洁。
不学桃李颜,甘在枯朽列。
素衣飘白云,玉佩缀明月。
肌肤炯凝脂,容色眩春雪。
临风一笑粲,皓齿何莹澈。
破镜忽上天,寒影浸瑶阙。
少时看玉立,相视已华发。
人陈花自新,花巧人更拙。
勿言花不耐,人竟被花阅。
付之一尊酒,调以三寸舌。
在幽静的山谷中,佳人怀有坚贞的志向,不愿学习桃花李花的艳丽,而甘愿与枯萎的植物为伍。
她穿着素白的衣裳,如白云般飘逸,耳饰如明月般点缀。
她的肌肤如凝脂般光滑,容貌如春雪般皎洁。
微风中她一笑,洁白的牙齿闪烁着光辉。
破碎的镜子似乎飞向天空,寒冷的影子浸染了瑶台。
年少时看她如玉立,彼此相视时已是白发苍苍。
人们欣赏花卉的美丽,而花卉的巧妙反衬了人的笨拙。
不要说花的生命短暂,人却在花的美丽中被陶醉。
我将一杯美酒奉上,用三寸之舌来调和情感。
作者介绍:惠端方,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情感真挚的诗作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社会风气逐渐开放,人们对美的追求不仅限于外在的华丽,更强调内在的品德和情感。诗中借梅花的形象,表现出对坚贞不屈的理想和人生态度的赞美。
《梅花》这首诗通过描绘美人的形象,传达出一种坚贞和清高的情感。诗人以“美人”作为象征,寄托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诗中强调“抱志苦贞洁”,突出了美人内在的品德,她宁愿在孤寂的山谷中独自绽放,也不愿与世俗的桃李争艳,这种独特的气质让她显得更加珍贵。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素衣飘白云”、“皓齿何莹澈”,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美人的外貌,更传递出一种清逸脱俗的气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感叹时光流逝,少时的美丽已变为白发苍苍的回忆,这种对青春的追忆与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伤交融在一起,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诗人以“付之一尊酒,调以三寸舌”收尾,将对美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感慨结合,传达出一种人生哲学:美虽短暂,但值得珍惜与陶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破镜”象征美好事物的破碎)、拟人(如“寒影浸瑶阙”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情感)及对仗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了内心的坚贞与高洁,人与美好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生短暂而美好的感慨,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美人在空谷”描绘的是?
a) 辛苦的生活
b) 美人的孤高与贞洁
c) 乡村的宁静
“勿言花不耐”中的“花”指的是什么?
a) 梅花
b) 桃李
c) 美丽的事物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饮酒的喜爱
b) 对人生的感慨
c) 对美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安石的《梅花落》相比,惠端方的《梅花》更加强调内心的坚贞与清高,而王安石则更多地描绘了梅花的凋零与时光的流逝。两首诗都表现了对梅花的赞美,但情感基调和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