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3:0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3:02:14
伟哉登国世,灵武定戎兵。
拓土能图大,求才实励精。
公侯新爵重,台省旧风清。
自匪谟长世,鸿图岂易成。
这首诗赞美了国家的伟大和安定,灵武之地的戎兵已然被稳固。开疆拓土的能力和对人才的渴求,彰显了国家的精益求精。高官厚爵的建立,彰显了朝廷的清明;而回顾往昔,旧有的风气却已被洗净。若非以长远的谋划来治国,鸿图大业又岂能轻易成就?
“灵武”指代北方,古代常与戎兵相提并论,象征着国家的武力和安定;“鸿图”出自《尚书》,意指伟大的事业或计划,强调实现伟大目标的艰难。
夏竦(生卒年不详),字子弼,号岱庐,宋代文学家,官至太常丞,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关注国家大事。
此诗成于宋代,正值国家稳定、社会繁荣之时,诗人以此诗表达对国家治理、人才重视及清明政治的赞美,反映了当时对治国理政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盛世的欣喜与对未来的期许。开头用“伟哉”开篇,语气激昂,直接表达了对国家的赞美。接着“灵武定戎兵”一句,不仅描绘了国家的安定,也暗含了军事力量的重要性。诗中对“拓土能图大,求才实励精”的强调,展示了国家对扩展疆域和引进人才的渴望,体现了积极向上的治国理念。
接下来“公侯新爵重,台省旧风清”句,反映了当时政治清明,重视人才的现状,与此同时,古代官场的腐败与丑陋风气在此被一一驳斥,展现出一种理想化的政治愿景。最后以“自匪谟长世,鸿图岂易成”收尾,提醒人们治国理政不能只靠短期的策略,必须有长远的规划和深思熟虑的决策。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既有赞美的豪情,也有深刻的反思,体现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关怀。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只有通过长远的规划和对人才的重视,才能实现伟大的国家目标。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期待,也是对未来的展望,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国家情怀。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灵武”是指什么?
“求才实励精”这一句表达了什么含义?
杜甫《春望》: 同样体现了对国家的关心和对未来的期待,但侧重于动乱中的家国情怀。
王安石《泊船瓜洲》: 描绘了国家统一后的宁静与美好,主题上与夏竦的诗有共通之处。
通过以上的详细解析与学习材料,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奉和御製读后魏书》的诗意及其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