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5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51:00
琅玕百尺俯清流,
直干凌云耐素秋。
六琯已裁鸣凤律,
一竿还上钓鱼钩。
飘飖志适烟霞迥,
欸乃歌长水石幽。
远浦澄潭随所适,
此身何似到瀛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高的竹干上,俯视清澈的流水,竹干直插云霄,耐得住清秋的素雅。六根渔竿已经裁剪好,发出如鸣凤般的音律,一根钓竿又重新挂起了钓鱼的钩子。诗人的志向如烟霞般飘渺,悠长的歌声在水石间回荡。远处的港口,清澈的潭水随意而适,身处何地,何尝不似到达神仙的瀛洲?
作者介绍: 吴伯宗,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吴伯宗钓鱼时的感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眷恋和渴望远离尘世的心情。在当时,文人常常通过钓鱼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寻求内心的宁静。
这首《竹干青乐钓应制》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悠闲钓鱼生活的向往。开篇以“琅玕百尺俯清流”引入,既勾勒出竹子的高耸,又暗示了诗人高远的志向。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以“六琯已裁鸣凤律”描绘出渔竿与音乐的和谐,将钓鱼这一简单的活动提升至艺术的高度。
“飘飖志适烟霞迥”一联,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现出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仿佛在说,钓鱼不仅是为了捕捉鱼,更是为了追求一种超然的境界。最后两句“远浦澄潭随所适,此身何似到瀛洲”,通过对远方澄潭的描写,提出了对理想和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思,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钓鱼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琅玕”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哪个意象表达?
“飘飖志适烟霞迥”中的“飘飖”意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