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赋得罗汉洞送陈宗进归会稽》

时间: 2025-04-30 13:08:21

诗句

古洞根石壁,嵌空隐崔嵬。

闻昔有异人,拄杖曾一来。

灵迹已缅邈,洞门闭青苔。

枯木寒未花,千年待谁开。

属兹休明运,百里纡良才。

德星丽中天,移影照苍厓。

鸾凰讵栖枳,览辉谩徘徊。

早见丹穴雏,志欲凌九垓。

定省方缱绻,归期忽相催。

还辕过湖口,驿路随萦回。

吾知青云兴,却绕莲花台。

风高坠落木,岁晏舒寒梅。

明登会稽顶,想像游天台。

临期重回首,两地心悠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08:21

原文展示

赋得罗汉洞送陈宗进归会稽
作者:吴伯宗 〔明代〕

古洞根石壁,嵌空隐崔嵬。
闻昔有异人,拄杖曾一来。
灵迹已缅邈,洞门闭青苔。
枯木寒未花,千年待谁开。
属兹休明运,百里纡良才。
德星丽中天,移影照苍厓。
鸾凰讵栖枳,览辉谩徘徊。
早见丹穴雏,志欲凌九垓。
定省方缱绻,归期忽相催。
还辕过湖口,驿路随萦回。
吾知青云兴,却绕莲花台。
风高坠落木,岁晏舒寒梅。
明登会稽顶,想像游天台。
临期重回首,两地心悠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处古老的洞穴,洞壁根基于石头,隐秘而崔嵬(高峻)。传说很久以前有位异人曾经拄着拐杖来过这里。如今灵迹已变得遥远,洞门被青苔覆盖。枯木在寒冷中尚未开花,千年间又在等待谁来绽放。此时正值明运之时,百里之内荟萃了良才。德星在中天闪耀,影子映照在苍色的山崖上。鸾鸟和凤凰不知在何处栖息,游览辉煌的景色只是在徘徊。早已见到丹穴中的雏鸟,志向想要凌驾于九天之上。定心处于缠绵之中,归期却被催促得很急。回过湖口,驿路蜿蜒回旋。我知道青云之志正在兴起,却又绕着莲花台而行。风高时树木坠落,岁末时寒梅舒展。明天将登上会稽山顶,想象着游览天台。临近出发时,再次回首,心里对两地的思念悠然自得。

注释

  1. 古洞:指古老的山洞。
  2. 嵌空隐崔嵬:形容洞的结构高耸而隐秘。
  3. 异人:指某位传奇人物。
  4. 灵迹:神灵留下的痕迹。
  5. 青苔: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植物,常用于象征岁月的流逝。
  6. 千年待谁开:表现对未来的期待与渴望。

典故解析

  • 罗汉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罗汉常被视为智慧与修行的象征,洞穴则常与隐士和修道结合。诗中提到的异人可能指某位高人或修行者。
  • 德星:古代常用来比喻有德行的人物,德星在天上闪耀,象征着理想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伯宗,明代诗人,字友恭,号宗沧。吴伯宗以诗歌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风格清新、含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送别友人陈宗进归会稽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情感与志向。

诗歌鉴赏

《赋得罗汉洞送陈宗进归会稽》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古洞的景象,寄托了对友人离去的惆怅与对未来的期待。开篇以“古洞根石壁”引入,便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氛围,这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空间的描述,更是对时间的沉思。接着提到的“灵迹已缅邈”,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化,仿佛在感慨曾经的辉煌已远去。

诗中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千年待谁开”,不仅是对古木枯干的描绘,也象征着人们对理想与抱负的追求,等待着机会的到来。诗句中透露出一种孤独感,似乎在说即使有志向,但在现实面前又显得无奈。

在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对友人的祝福与期盼,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通过“吾知青云兴,却绕莲花台”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追寻与对现实的无奈,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复杂性。整首诗在语言上流畅自然,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到一份悠长的思念与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洞根石壁:古老的山洞根植于石壁,象征稳定与持久。
  2. 嵌空隐崔嵬:洞穴高耸而隐秘,给人神秘感。
  3. 闻昔有异人,拄杖曾一来:提及曾经有位高人来访,增添故事的传奇色彩。
  4. 灵迹已缅邈:神迹已渐远,暗示时光的流逝。
  5. 洞门闭青苔:洞口被青苔覆盖,象征岁月的沉淀。
  6. 枯木寒未花:枯木在寒冬中未曾开花,暗喻人生的希望与等待。
  7. 千年待谁开:等待谁来唤醒这份沉寂的生命。
  8. 属兹休明运:提到当前的好运,暗示对未来的期待。
  9. 百里纡良才:广阔的天地中聚集了许多人才。
  10. 德星丽中天:优秀的人如星星般耀眼,照亮天地。
  11. 移影照苍厓:影子映照在苍山之上,增添了诗意。
  12. 鸾凰讵栖枳:神鸟难以栖息在苦涩的枳树上,象征追求理想的艰辛。
  13. 览辉谩徘徊:游览辉煌的景色,却只能徘徊,表达一种无奈。
  14. 早见丹穴雏:早已见到理想的雏形,暗含希望。
  15. 志欲凌九垓:志向要高飞至九天之上,表达壮志雄心。
  16. 定省方缱绻:心中回忆缠绵,情感深厚。
  17. 归期忽相催:归期的到来让人感到急迫,象征着无奈。
  18. 还辕过湖口:回头看去,湖口的景象令人留恋。
  19. 驿路随萦回:旅途的道路蜿蜒回旋,暗示离别的曲折。
  20. 吾知青云兴:我知道有志之士正在崛起,象征希望。
  21. 却绕莲花台:却又在此徘徊,表达内心的矛盾。
  22. 风高坠落木:风高时树木容易折断,寓意人生的脆弱。
  23. 岁晏舒寒梅:年末时寒梅绽放,象征坚韧与希望。
  24. 明登会稽顶:明天将要登上会稽山,寄托未来的期待。
  25. 想像游天台:想象着游览天台的景象,表达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
  26. 临期重回首:临近出发时,回首往事,感慨万千。
  27. 两地心悠哉:两地之间的心情悠然,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德星”比喻有德行的人物,形象生动。
  • 拟人:如“鸾凰讵栖枳”,将神鸟赋予情感,增强诗意。
  • 对仗:整首诗多处运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送别与思念展开,表现了诗人对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未来理想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情的珍视,传达出一种深邃的哲理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古洞:象征神秘与历史。
  2. 青苔:象征岁月与沉淀。
  3. 枯木:象征生命的等待与坚韧。
  4. 德星:象征优秀的人才。
  5. 鸾凰:象征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异人”指的是?

    • A. 诗人本人
    • B. 传奇人物
    • C. 朋友陈宗进
    • D. 自然神灵
  2. “青苔”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青春
    • B. 岁月的流逝
    • C. 友谊
    • D. 理想
  3.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喜
    • B. 忧伤与期待
    • C. 恼怒
    • D. 平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同样表达离别之情。
  • 《夜泊牛津》(杜甫):描绘旅途中的思乡情。

诗词对比

  • 《赋得罗汉洞送陈宗进归会稽》《送别》(王之涣)的对比:
    • 两首诗均以送别为主题,但吴伯宗的诗更加深沉,充满哲理思考,而王之涣的诗则更加直接,情感更加奔放。两者在语言风格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传》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文学的哲学》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忆昔行 念奴娇(寄仙岩辛承旨) 鹧鸪天 泊钓台 题崇觉寺 题广昌县平西台 题秋雨堂 题颜鲁公祠 咏新荷 登稽古阁晚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子字旁的字 不落窠臼 为所欲为 方方正正 横翔捷出 包含赖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占的成语 粽熬将军 言字旁的字 户字头的字 离削自守 干字旁的字 踩水 鸣呼 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长两短 定聘 龙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