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临终颂》

时间: 2025-04-30 22:22:50

诗句

吾年八十三,随顺世言谈。

不落思量句,谁人共我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2:50

原文展示:

临终颂
吾年八十三,随顺世言谈。
不落思量句,谁人共我参。

白话文翻译:

我今年八十三岁,随和地与世人谈论。
不再陷入思考的词句中,谁能与我一起参悟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我,古代汉语中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
  • 年八十三:指诗人年纪已高,八十三岁。
  • 随顺:顺从,随和。
  • 世言谈:世俗的言论和谈话。
  • 不落:不再停留、沉迷。
  • 思量句:思考的句子,指复杂的思考。
  • 谁人:谁,指代不特定的人。
  • 共我参:与我一起参悟、探讨。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古典典故,但“临终”本身可理解为一种对死亡的思考与哲学性探讨,反映了老年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道震,宋代僧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诗作知名。其作品多反映佛教思想,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人生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临终之际,表达了他对生命、死亡及世俗生活的思考。作为一位高龄的僧人,诗人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后,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诗歌鉴赏:

《临终颂》是一首深刻而简练的诗作,展示了释道震对生命末期的思考与态度。诗的开头以“吾年八十三”引入,直接揭示了诗人的年纪与人生的阶段,突显出一种对老年的坦然与接受。接下来,“随顺世言谈”体现出诗人在世俗生活中的淡然,表现出他对外界事物的包容态度。

“随顺”一词在此不仅表明了佛教徒追求的无执念状态,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琐事的超然态度。通过“不落思量句”,诗人表达了他对复杂思考的放弃,显然在临终之际,他更倾向于简单而真实的感受,而非纠缠于繁复的哲理。

最后一句“谁人共我参”,则透露出一种孤独感与渴望。诗人虽然放下了过往的种种,但仍希望有他人能够理解、分享他此刻的心境,这种情感的流露让整首诗充满了人性的温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年八十三:直指诗人年岁,强调生命的有限。
  • 随顺世言谈:表明诗人对世俗的态度,随和、不执著。
  • 不落思量句:表示他不再被复杂的思考束缚,达到一种解脱。
  • 谁人共我参:渴望有他人能够理解与陪伴,表现出对心灵共鸣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的“随顺”与“不落”形成对照,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思考的放下。
  • 反问:最后一句“谁人共我参”是一种反问,带有自省与孤独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的深刻省思,表达了诗人对死亡的接受,以及在临终之际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体现了佛教思想的宁静与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年岁:象征生命的流逝与无常。
  • 世言谈:代表世俗的喧嚣与纷扰。
  • 思量:象征思维的复杂与困扰。
  • :指代对真理的探求与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今年几岁?

    • A. 八十
    • B. 八十三
    • C. 九十
  2. 诗中提到的“世言谈”指的是什么?

    • A. 世俗的言论
    • B. 书本知识
    • C. 佛教经典
  3. 诗人希望谁与他一起参悟?

    • A. 朋友
    • B. 家人
    • C. 无特定人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展现对世俗生活的淡然与对自然的向往。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探讨生命与离别的主题。

诗词对比:

  • 比较释道震的《临终颂》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但李白更显豪放,释道震则趋向内省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汇编与解读。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对古典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金缕曲 其五 金缕曲 呈陈超 金缕曲 六月十六夜日望楼对月 金缕曲 金缕曲 其一 哭王敬老 金缕曲 午睡 三十二叠前韵 金缕曲 怀徐杏文寄妹 金缕曲 其一 郫县晤李干廷,名作桢,郫县人,庚辰进士,广东知县 金缕曲 金缕曲 题董铸范“花坪长忆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服结尾的成语 贾奇 掷鼠忌器 数字式仪表 页字旁的字 黽字旁的字 炊沙作糜 母字旁的字 穴宝盖的字 聿字旁的字 鲜车怒马 太上皇 水罐银盆 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被筒 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棣华增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