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6:0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6:00:28
题萧尺木先生画卷
作者:吴邦治 〔清代〕
余胡乐乎居廛肆,双眼昏昏不识字。
醉魂吟魄望林泉,好山不到扬州地。
尺木先生古逸人,闭门为写山水真。
万斛涟漪涤埃垢,笔端不受纤毫尘。
廿尺鲛绡一千里,澹翠岩峦澈秋水。
埤堄楼台霄汉中,红叶青松道途里。
行者鹿鹿静者闲,冥鸿隐豹在其间。
窗堆万卷手持笔,一生著作藏名山。
名山之藏乃幽绝,不应龙求不石齧。
先生貌物兼貌心,一束丹青若冰雪。
可惜东南此山川,眼中下士心拘牵。
婚嫁毕来头白矣,何时一鼓沧浪舷。
我在喧嚣的市井中游荡,眼睛昏沉得看不清字。
醉意朦胧中,我眺望林泉,真好山却无法到达扬州。
尺木先生乃是古雅之人,闭门创作画山水的真迹。
万斛涟漪洗去尘埃,笔尖不沾一丝细微的污垢。
二十尺的绢画展现千里,淡淡的青翠山峦映照秋水。
亭台楼阁在云霭之间,红叶青松在道路两旁。
行人忙碌,静者悠闲,神秘的鸿雁与隐秘的豹在其中。
窗前堆满书卷,手中握笔,一生的著作藏于名山之中。
名山的珍藏是幽深绝妙的,不应像龙求石齧一般。
先生不仅貌似物体,更似乎兼具心灵,一束丹青如冰雪般纯净。
可惜东南的山川,眼中所见却被低下的人所拘束。
婚嫁之后,白头已然,不知何时才能再次鼓动沧浪之舷。
吴邦治(约1610年-约1693年),字子华,号竹阮,江苏常熟人。清代初期重要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兼具豪放与细腻,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并融入哲理思考。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交替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萧尺木的山水画卷,表达对高雅艺术的推崇与对浮华生活的厌倦。诗中蕴含了对人生的哲思和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题萧尺木先生画卷》是一首充满自然美感与哲理思考的诗。诗人以一种自我放逐的姿态,表达了对世俗繁杂生活的厌倦与对高雅艺术的向往。开篇以“余胡乐乎居廛肆”引入,直接揭示了作者的生活状态,双眼昏沉,无法识字,传达出一种迷失的感觉。接着,诗人醉酒后的吟唱将目光转向自然,表现出对美好山水的渴望。
尺木先生被描绘为专心致志的画家,他的画作不仅反映了自然之美,也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通过“万斛涟漪涤埃垢”这一句,诗人强调画作的纯净与深邃,反映出艺术家对创作的执着与热爱。而描绘的山水,既是外在自然的写照,也是内心境界的体现。
后半部分,诗人借助描写窗前的书卷与笔,表达出自己渴望追求艺术与理想的心声,但同时又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惋惜。最后的“何时一鼓沧浪舷”更是道出一种对人生无常与时光流逝的感伤,让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与情感的丰富性。
整首诗通过对萧尺木先生画卷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与对浮华生活的反思,展现出一种艺术与哲理的结合。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的厌倦,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诗中“尺木先生”指的是谁?
A. 画家
B. 诗人
C. 商人
D. 学者
“冥鸿隐豹”描绘的是哪种意象?
A. 生活的苦闷
B. 自然的神秘
C. 诗人的孤独
D. 社会的繁华
诗中提到的“婚嫁”后,诗人感到什么?
A. 快乐
B. 无奈与感伤
C. 兴奋
D. 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