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古从军行(三首)》

时间: 2025-05-02 01:55:28

诗句

男儿事征战,所愿树奇勋。

奈何作奴隶,生死随将军。

寇来不得击,寇去我始闻。

顾惭腰间剑,空有星斗文。

岂不为主用,坐与铅刀群。

身犹执麾盖,茅土何时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5:28

原文展示:

古从军行(三首) 徐有贞 〔明代〕

男儿事征战,所愿树奇勋。 奈何作奴隶,生死随将军。 寇来不得击,寇去我始闻。 顾惭腰间剑,空有星斗文。 岂不为主用,坐与铅刀群。 身犹执麾盖,茅土何时分。

白话文翻译:

男子汉投身征战,最大的愿望是建立非凡的功勋。 但现实却是像奴隶一样,生死完全取决于将军的命令。 敌人来犯时不能出击,敌人退去后我才得知消息。 回头看看腰间的剑,虽然刻有星斗图案,却徒有其表。 难道这剑不是为了主公而用吗?却只能与钝刀为伍。 我依然坚守着指挥的旗帜和伞盖,但何时才能分得封地呢?

注释:

  • 男儿事征战:男子汉投身于战争之中。
  • 树奇勋:建立非凡的功勋。
  • 奴隶:比喻地位低下,完全受制于人。
  • 生死随将军:生死完全取决于将军的命令。
  • 寇来不得击:敌人来犯时不能出击。
  • 寇去我始闻:敌人退去后我才得知消息。
  • 顾惭腰间剑:回头看看腰间的剑,感到惭愧。
  • 空有星斗文:剑上虽然刻有星斗图案,却徒有其表。
  • 岂不为主用:难道这剑不是为了主公而用吗?
  • 坐与铅刀群:却只能与钝刀为伍。
  • 身犹执麾盖:我依然坚守着指挥的旗帜和伞盖。
  • 茅土何时分:何时才能分得封地。

诗词背景:

徐有贞(1407-1472),明代诗人,字元玉,号东篱,江苏吴县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时政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古从军行》三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从军生活的艰辛和无奈,表达了对战争的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明代中期,社会动荡,边疆战事频繁。徐有贞的这首诗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他对战争的深刻认识和对从军者命运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男子汉投身征战的初衷与实际遭遇的巨大反差,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男儿事征战,所愿树奇勋”表达了从军者最初的豪情壮志,而“奈何作奴隶,生死随将军”则揭示了他们在战争中的被动和无助。“寇来不得击,寇去我始闻”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奈,展现了从军者在战争中的被动地位。最后,“顾惭腰间剑,空有星斗文”和“身犹执麾盖,茅土何时分”则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是一首优秀的古诗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男儿事征战,所愿树奇勋:开篇点明主题,表达了从军者最初的豪情壮志。
  2. 奈何作奴隶,生死随将军:转折句,揭示了从军者在战争中的被动和无助。
  3. 寇来不得击,寇去我始闻:进一步强化了从军者的被动地位,展现了战争的残酷。
  4. 顾惭腰间剑,空有星斗文:通过剑的意象,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5. 岂不为主用,坐与铅刀群:对比剑与铅刀,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6. 身犹执麾盖,茅土何时分:结尾句,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从军者的初衷与实际遭遇,强化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比喻:将从军者比作奴隶,形象地揭示了他们在战争中的被动地位。
  • 意象:通过剑的意象,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战争的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通过描绘从军者在战争中的被动和无助,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认识和对从军者命运的同情。同时,通过对个人命运的反思,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剑:诗中的重要意象,通过剑的意象,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 星斗文:剑上的图案,象征着从军者的豪情壮志,但在这里却显得徒有其表。
  • 铅刀:与剑形成对比,象征着从军者在战争中的被动和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男儿事征战,所愿树奇勋”表达了从军者的什么情感? A. 无奈 B. 豪情壮志 C. 迷茫 D. 愤怒

  2. “奈何作奴隶,生死随将军”揭示了从军者在战争中的什么地位? A. 主动 B. 被动 C. 自由 D. 独立

  3. “顾惭腰间剑,空有星斗文”中的“星斗文”象征着什么? A. 从军者的豪情壮志 B. 从军者的无奈 C. 从军者的迷茫 D. 从军者的愤怒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兵车行》: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认识和对从军者命运的同情。
  • 王昌龄《出塞》: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表达了对战争的批判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徐有贞《古从军行》与杜甫《兵车行》:两首诗都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认识和对从军者命运的同情。但徐有贞的诗更侧重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而杜甫的诗则更侧重于对战争的批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徐有贞的《古从军行》三首,是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目。
  • 《徐有贞诗集》:徐有贞的诗歌全集,收录了他的所有诗作,是研究徐有贞诗歌的重要参考书目。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澧阳韦明府 答陈拾遗赠竹簪 和韦尚书答梓州兄南亭宴集 和黄门卢侍御咏竹 和崔黄门寓直夜听蝉之作 高斋闲望言怀 南山下旧居闲放 武司功初有幽庭春暄见贻夏首获见以诗报焉 和苏侍郎小园夕霁寄诸弟 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率尔言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细子 水字旁的字 色胆包天 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四字头的字 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灵辉 为善最乐 呴湿濡沫 十字旁的字 立结尾的成语 殊形诡色 重熙累洽 变幻无常 厮赖 狗苟蝇营 自字旁的字 两点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