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7:17
原文展示: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白话文翻译: 中秋的月亮。月亮到了中秋时节显得格外明亮。特别明亮,谁知道它经历了多少阴晴圆缺的变化。这些变化都不必多说,只应庆幸人间有这样一个美好的时刻。在这个美好的时刻,希望每年都能常见到中秋的月亮。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有贞(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其诗作多以自然景色和节日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具体年份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中秋节时所作,表达了对中秋月亮的赞美和对节日的美好祝愿。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创作的,诗人通过赞美中秋的月亮,表达了对这个节日的喜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中秋的月亮为主题,通过描绘月亮的皎洁和变化,表达了对中秋节这个美好时刻的喜爱和珍惜。诗中“偏皎洁”一词,既描绘了月亮的明亮,也暗示了诗人对这一时刻的特别情感。后文提到“阴晴圆缺都休说”,表明诗人不愿过多关注月亮的自然变化,而是更看重这个节日带来的美好感受。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每年都能常见到中秋月的愿望,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传统节日的尊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中秋节这个美好时刻的喜爱和珍惜,以及对每年都能常见到中秋月的愿望。通过描绘月亮的皎洁和变化,诗人表达了对这个节日的特别情感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徐有贞的《中秋月》都是以月亮为主题的诗作,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和宇宙的哲思,而徐有贞的诗则更注重对节日的美好祝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