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渔父》

时间: 2025-05-02 12:41:20

诗句

竹里茅茨傍小溪,粼粼白石护渔矶。

想应日日来垂钓,石上蓑衣不带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1:20

原文展示:

竹里茅茨傍小溪,粼粼白石护渔矶。想应日日来垂钓,石上蓑衣不带归。

白话文翻译:

在竹林深处,有一间茅草屋依傍着小溪,溪边闪闪发光的白色石头守护着渔矶。我想他应该每天都来这里垂钓,石上留下的蓑衣都没有带回家。

注释:

  • 竹里:竹林深处。
  • 茅茨:茅草屋。
  • 粼粼:形容水波闪光的样子。
  • 白石:白色的石头。
  • 渔矶:渔人垂钓的地方。
  • 蓑衣:用草编织的防雨衣,渔夫常穿。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描述的是一种宁静的渔村生活场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游次公,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渔村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游历或隐居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在宋代,许多文人都有隐逸山林的倾向,这首诗也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渔村景象,通过“竹里茅茨”和“粼粼白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田园风光。诗中的“想应日日来垂钓,石上蓑衣不带归”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渔夫悠闲自得生活的羡慕。整首诗情感平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竹里茅茨傍小溪:竹林深处有一间茅草屋依傍着小溪,描绘了一个幽静的自然环境。
  2. 粼粼白石护渔矶:溪边闪闪发光的白色石头守护着渔矶,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3. 想应日日来垂钓:想象渔夫每天都来这里垂钓,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4. 石上蓑衣不带归:石上留下的蓑衣都没有带回家,暗示渔夫可能还在溪边垂钓,或者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不在乎归家。

修辞手法:

  • 意象生动:通过“竹里茅茨”、“粼粼白石”等意象,营造出宁静的自然环境。
  • 想象丰富:通过“想应日日来垂钓”等句,展现了诗人对渔夫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一个渔村的景象,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羡慕,以及对远离尘嚣的渴望。

意象分析:

  • 竹里茅茨:象征着幽静和隐逸。
  • 粼粼白石:象征着清澈和宁静。
  • 蓑衣:象征着渔夫的简朴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茅茨”指的是什么? A. 茅草屋 B. 茅草地 C. 茅草人 D. 茅草船

  2. 诗中的“粼粼白石”形容的是什么? A. 水波 B. 石头 C. 云彩 D. 阳光

  3. 诗中的“蓑衣”是什么用途的衣物? A. 防雨 B. 保暖 C. 装饰 D. 防护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歌子》张志和:同样描绘渔村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江雪》柳宗元:通过描绘江雪中的渔翁,表达孤独和超脱。

诗词对比:

  • 《渔父》与《渔歌子》:两者都描绘了渔村生活,但《渔父》更注重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渔歌子》则更多地展现了渔夫的歌声和生活的乐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游次公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人的作品的详细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蒋沙庄居十首 其九 蒋沙庄居十首 其八 蒋沙庄居十首 其七 蒋沙庄居十首 其六 蒋沙庄居十首 其五 蒋沙庄居十首 其四 蒋沙庄居十首 其三 蒋沙庄居十首 其二 蒋沙庄居十首 其一 惜双双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心直口快 豕字旁的字 干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钗荆裙布 赤字旁的字 譬如 添枝增叶 喧哄 口供 快疾 黄字旁的字 蔚为大观 无足轻重 霓裳羽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