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柬笺与人》

时间: 2025-05-01 01:35:33

诗句

检点交房有宿储,楮先生辈亦中书。

小王辞客元无用,大阮才高正要渠。

挥洒雅宜供五凤,缄题更可寄双鱼。

春来触物皆诗料,从此赓酬莫见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5:33

原文展示:

检点交房有宿储,楮先生辈亦中书。小王辞客元无用,大阮才高正要渠。挥洒雅宜供五凤,缄题更可寄双鱼。春来触物皆诗料,从此赓酬莫见疏。

白话文翻译:

检查书房,发现有之前储存的纸张,连楮先生这样的普通纸张也能派上用场。小王虽然辞去了客人的身份,但他的才华并无用武之地;而大阮才华横溢,正是需要他的地方。书写时挥洒自如,适宜供奉给五凤(指高贵的场合),封装题字后更适合寄送给双鱼(指书信)。春天到来,万物都成了诗的素材,从今以后,我们的酬唱不要疏远。

注释:

  • 检点:检查。
  • 交房:书房。
  • 宿储:之前储存的。
  • 楮先生:指普通纸张。
  • 中书:派上用场。
  • 小王辞客:小王辞去了客人的身份。
  • 元无用:原本无用武之地。
  • 大阮:指某位才华横溢的人。
  • 渠:他。
  • 挥洒:书写时挥洒自如。
  • 雅宜:适宜。
  • 五凤:指高贵的场合。
  • 缄题:封装题字。
  • 双鱼:指书信。
  • 触物皆诗料:万物都成了诗的素材。
  • 赓酬:酬唱,指诗文的交流。
  • 莫见疏:不要疏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炎正(1145年—1206年),字济翁,号南溪,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与当时的诗人辛弃疾有交往。这首诗可能是杨炎正在书房整理纸张时,感慨文人的才华与纸张的用途,以及春天的到来激发诗兴,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天,作者在书房整理纸张时,感慨文人的才华与纸张的用途,以及春天的到来激发诗兴,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检点书房纸张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文人才华的赞赏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诗中“检点交房有宿储,楮先生辈亦中书”一句,既表现了作者对书房纸张的珍视,也隐喻了文人的才华不应被埋没。“小王辞客元无用,大阮才高正要渠”则通过对比,强调了才华的重要性。后两句“挥洒雅宜供五凤,缄题更可寄双鱼”则展现了作者书写时的自如和对友人的思念。最后两句“春来触物皆诗料,从此赓酬莫见疏”则表达了春天激发诗兴,希望与友人继续诗歌交流的愿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检点交房有宿储:检查书房,发现有之前储存的纸张。
  2. 楮先生辈亦中书:连楮先生这样的普通纸张也能派上用场。
  3. 小王辞客元无用:小王虽然辞去了客人的身份,但他的才华并无用武之地。
  4. 大阮才高正要渠:而大阮才华横溢,正是需要他的地方。
  5. 挥洒雅宜供五凤:书写时挥洒自如,适宜供奉给五凤(指高贵的场合)。
  6. 缄题更可寄双鱼:封装题字后更适合寄送给双鱼(指书信)。
  7. 春来触物皆诗料:春天到来,万物都成了诗的素材。
  8. 从此赓酬莫见疏:从今以后,我们的酬唱不要疏远。

修辞手法:

  • 比喻:“挥洒雅宜供五凤”中,“五凤”比喻高贵的场合。
  • 拟人:“楮先生辈亦中书”中,将纸张拟人化为“楮先生”。
  • 对仗:“小王辞客元无用,大阮才高正要渠”中,通过对比“小王”与“大阮”,强调才华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赏文人才华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诗歌交流的渴望。通过检点书房纸张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文人才华的赞赏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诗歌交流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交房:书房,象征文人的创作空间。
  • 楮先生:普通纸张,象征文人的基本工具。
  • 五凤:高贵的场合,象征文人的才华应得到重视。
  • 双鱼:书信,象征文人与友人的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楮先生辈亦中书”中的“楮先生”指的是什么? A. 文人 B. 纸张 C. 书信 D. 笔墨
  2. 诗中“挥洒雅宜供五凤”中的“五凤”比喻什么? A. 高贵的场合 B. 文人的才华 C. 书信 D. 纸张
  3. 诗中“春来触物皆诗料”表达了什么? A. 春天的美景 B. 诗人的创作热情 C. 文人的才华 D. 书信的交流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同样表达了文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怀旧表达了文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

诗词对比:

  • 杨炎正的《送柬笺与人》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两者都表达了文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但杨炎正的诗更侧重于文人才华的赞赏和对诗歌交流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炎正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杨炎正的创作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登会稽山 登和州八公山昔年周师俘敌于此有碑屹其上 登当涂凌歊台 登长干寺塔 登采石望夫石 淳熙丙申二月晦翁归婺源先曾大父因随杖屦遂 春夜隔江望扬州城 春雪 春兴 春晚野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解疑释结 包含瑛的词语有哪些 兰因絮果 臣字旁的字 辛字旁的字 卖爵赘子 鱼字旁的字 炊鲜漉清 狐凭鼠伏 吟毫 西字头的字 金字旁的字 选士 一厢情原 浊酒菲肴 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矜功恃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