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2:56
原文展示:
送诗卷还周益公 杨炎正 〔宋代〕
万象供吟景不悭,文穷催入鬓毛斑。 谭犀岂止退三舍,识豹仅能窥一虨。 水落旧痕溪石出,风收新雨岭云闲。 湖山千里无逃景,都入骚人卷轴间。
白话文翻译:
自然界的万物都为吟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文学的追求让鬓发斑白。 谈论犀利岂止是退避三舍,认识豹子也只能窥见其一斑。 水位下降,旧时的痕迹显露,溪边的石头露出;风停了,新雨过后,山岭上的云朵悠闲。 湖山千里的美景无处可逃,全都收录在文人的诗卷之中。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炎正(1145-1211),字济翁,号东山,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是杨炎正送给周益公的诗卷,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炎正为了归还周益公的诗卷而作,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文学创作的坚持。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执着。首联“万象供吟景不悭,文穷催入鬓毛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文学创作的艰辛和岁月的流逝。颔联“谭犀岂止退三舍,识豹仅能窥一虨”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世界的认识。颈联“水落旧痕溪石出,风收新雨岭云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尾联“湖山千里无逃景,都入骚人卷轴间”总结了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珍视和对文学创作的坚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万象供吟景不悭,文穷催入鬓毛斑。
谭犀岂止退三舍,识豹仅能窥一虨。
水落旧痕溪石出,风收新雨岭云闲。
湖山千里无逃景,都入骚人卷轴间。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坚持和对知识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万象供吟景不悭”中的“万象”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B. 文学创作的素材 C. 诗人的灵感 D. 诗人的情感
诗中“谭犀岂止退三舍”中的“谭犀”比喻什么? A. 谈论犀利 B. 知识的广博 C. 认识的局限 D. 文学创作的艰辛
诗中“水落旧痕溪石出”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水位下降,旧时的痕迹显露 B. 风停了,新雨过后 C. 山岭上的云朵悠闲 D. 湖山千里的美景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