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2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22:56
奉和圣制经河上公庙应制
作者: 苏颋 〔唐代〕
河流无日夜,河上有神仙。
辇路曾经此,坛场即宛然。
下疑成洞穴,高若在空烟。
善物遗方外,和光绕道边。
事因周史得,言与汉王传。
喜属膺期圣,邦家业又玄。
这条河流日夜不息,河上似有神仙居住。
皇帝的辇路曾经过这里,祭坛的场所显得分外清晰。
下面似乎形成了一个洞穴,上面的烟雾似乎高悬在空中。
美好的事物在这里隐秘无踪,和煦的光辉环绕在路旁。
这件事源于《周史》的记载,谈及与汉王的传说。
我喜遇此次盛会,国家的事业又重新显现出深远的意义。
作者介绍:苏颋,唐代诗人,字子美,号青山,少有才名,曾任地方官,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繁荣时期,作者意在通过描绘神仙与历史的交汇,表达对国家政治与文化传承的赞美。
此诗以河流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又清幽的图景,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与神灵的崇拜。诗中“河流无日夜,河上有神仙”开篇即设下了神秘的基调,流淌不息的河水象征着时间的永恒,而神仙的存在则暗示着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向往与敬仰。
接着,诗人提到“辇路曾经过此”,将个人经历与历史相结合,强调了此地的神圣与重要。祭坛的描绘又加深了神秘的气氛,“下疑成洞穴,高若在空烟”,展现了一种高远的境界,似乎让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相融的超然境界。
诗的后半部分提及历史典故,通过对《周史》和汉王传的引用,显示了历史的延续与文化的深厚,表明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和责任感。最后一句“邦家业又玄”,则是对未来的美好寄托,表现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待。
整体而言,此诗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唐代人们对神话、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社会与个人命运的关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河流与神仙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与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辇路”指的是什么?
“善物遗方外”中的“善物”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周史”主要是指哪个朝代的历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