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兹字》

时间: 2025-05-06 01:08:29

诗句

肃肃金殿里,招贤固在兹。

锵锵石渠内,序拜亦同时。

宴锡欢谈道,文成贵说诗。

用儒今作相,敦学旧为师。

下际天光近,中来帝渥滋。

国朝良史载,能事日论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08:29

原文展示

肃肃金殿里,
招贤固在兹。
锵锵石渠内,
序拜亦同时。
宴锡欢谈道,
文成贵说诗。
用儒今作相,
敦学旧为师。
下际天光近,
中来帝渥滋。
国朝良史载,
能事日论思。

白话文翻译

在庄严的金殿里,
招贤的活动就在这里。
在响亮的石渠边,
拜见的仪式也同时进行。
宴会上欢声笑语,
文采斐然的人谈论诗歌。
如今以儒生做宰相,
而古人则以学问为师。
天边的光线渐近,
皇帝的恩泽也逐渐加深。
国朝的良史记载着,
那些能干的事迹日日被讨论。

注释

  • 肃肃:形容庄重、严肃的样子。
  • 金殿:指皇宫或朝廷。
  • 石渠:古代指的是一种水渠或专门的地方,通常用于接待或拜见。
  • 宴锡:宴会中的赐予,表示帝王的恩赐。
  • 文成:文采出众,才华出众。
  • 用儒今作相:指现在的宰相是以儒生出任的。
  • 敦学:指重视学问。
  • 天光:指天边的光,象征希望或光明。
  • 帝渥滋:指皇帝的恩泽加深,滋润万物。
  • 良史:指好的历史书籍,记录了好的事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颋,字子美,号白云,唐代诗人,出生于盛唐时期,曾任翰林学士,作品多以咏物、抒怀见长,风格典雅,富有文人气息。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张说担任集贤学士期间,反映了当时文人聚会、诗歌交流的盛况,以及对张说的欣赏与祝贺。诗中表达了对当时政治与文化繁荣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唐代文人聚集、交流的盛况。开头以“肃肃金殿里”引入,突出了场景的庄重与威严,暗示皇权的神圣。在“招贤固在兹”一句中,表达了对贤才的重视,反映了唐代重视人才的政策。接着,“锵锵石渠内”描绘了一个热闹的场面,声响与仪式交织,显示出文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诗中“宴锡欢谈道,文成贵说诗”展示了文人们在宴会上欢快的气氛,体现了文人之间的友谊和对文化的追求。通过“用儒今作相,敦学旧为师”,诗人强调了儒生在政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最后的几句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下际天光近,中来帝渥滋”,暗示着国家的繁荣与发展的前景,同时也寄托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关注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肃肃金殿里:金殿的庄重气氛。
  2. 招贤固在兹:贤才的聚会在此进行。
  3. 锵锵石渠内:形容石渠内的热闹。
  4. 序拜亦同时:拜见的仪式与宴会同时进行。
  5. 宴锡欢谈道:宴会上欢声笑语,畅谈道理。
  6. 文成贵说诗:文采出众的人在讨论诗歌。
  7. 用儒今作相:现今宰相多为儒生出任。
  8. 敦学旧为师:重视学问,向古人学习。
  9. 下际天光近:天边的光芒逐渐逼近。
  10. 中来帝渥滋:皇帝的恩泽渐增。
  11. 国朝良史载:国家的历史记录了良好的事迹。
  12. 能事日论思:能干的事迹逐日被讨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宴锡欢谈道,文成贵说诗”,展示了工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下际天光近”,用光明象征希望与未来的美好。
  • 排比:通过多次提到“文”、“学”、“诗”等,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文人聚会的盛况,表现了对人才的重视与文化的追求,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与对历史的思考,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殿:象征权力与尊贵。
  • 石渠:代表文人交流的场所。
  • 天光:象征希望与未来。
  • 宴会:象征文人之间的友谊与文化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殿”象征什么?

    • A. 平民百姓
    • B. 皇权与威严
    • C. 自然风光
    • D. 民间传说
  2. “宴锡欢谈道”中的“宴”指的是什么?

    • A. 会议
    • B. 宴会
    • C. 旅行
    • D. 学习
  3. 诗中强调“用儒今作相”主要是为了表达什么?

    • A. 重视文人
    • B. 反对儒生
    • C. 崇尚武力
    • D. 强调商业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登高》(王之涣):表达了对壮丽山河的赞美。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本诗都体现了对国家与文化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个人情感,而本诗则强调集体与社会的联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从何使君父子游墨池分韵得名字 成都施氏园海棠方盛时觅酒径醉二月九日 长生观 岑公洞 赤嵌夕照 观潮 独醒午坐 读书楼作 代辟客送总卿归吴 答友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首倡义举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鼻字旁的字 欣然自得 急杵捣心 魚字旁的字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包含戏的词语有哪些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入字旁的字 中间派 原人 光大 用心良苦 心问口,口问心 视同秦越 入口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辰字旁的字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