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8:36
系乐府十二首。欸乃曲
作者: 元结 〔唐代〕
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
不恨湘波深,不怨湘水清。
所嗟岂敢道,空羡江月明。
昔闻扣断舟,引钓歌此声。
始歌悲风起,歌竟愁云生。
遗曲今何在,逸为渔父行。
谁能倾听这“欸乃”的歌声,
这歌声让人感受到深厚的情感。
我不怨恨湘水的深邃,
也不埋怨湘水的清澈。
我又怎敢轻言叹息呢,
只是空羡那明亮的江月。
以前听说有个渔夫,
他在划船时唱着这歌声。
开始时歌声伴随着悲风起,
最后却使愁云密布。
那遗留下的曲调如今在哪里呢?
已经化作渔父的歌唱。
作者介绍:元结,字子渊,晚唐诗人,以诗歌和散文闻名。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在唐代,渔歌多用来表达渔民的生活与情感。元结通过“欸乃曲”传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欸乃曲》通过渔歌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和情感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诗人以“谁能听欸乃”引入,立即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沉郁的氛围之中,彰显出“欸乃”所承载的情感之重。接着,诗人表示对湘水的态度,不怨恨其深邃,也不埋怨其清澈,反而是对江月的羡慕,这种情感的转折让整首诗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在诗的中段,诗人提到“昔闻扣断舟,引钓歌此声”,这不仅描绘了渔父的生活场景,也暗示了诗人对曾经简单生活的向往。随着“始歌悲风起,歌竟愁云生”的描写,诗人通过音乐的变化反映出情感的起伏,仿佛是对生活中悲欢离合的深刻感悟。
最后,诗人感叹“遗曲今何在,逸为渔父行”,饱含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音律已随风而逝,留下的只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元结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渔歌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欸乃”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湘波”代表什么?
“初歌悲风起,歌竟愁云生”的意思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