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5:51
奉和圣制漕桥东送新除岳牧
作者:苏颋 〔唐代〕
宝贤不遗俊,台阁尽鹓鸾。
未若调人切,其如简帝难。
上才膺出典,中旨念分官。
特以专城贵,深惟列郡安。
政行思务本,风靡属胜残。
有令田知急,无分狱在宽。
至言题睿札,殊渥洒仙翰。
诏饯三台降,朝荣万国欢。
举杯临水发,张乐拥桥观。
式伫东封会,锵锵检玉坛。
这首诗表达了对新任岳牧的送别之情,首句提到贤才不遗余力,台阁中尽是鹓鸾(美鸟),说明朝廷对人才的重视。接着,诗人认为调任并不比直接与之沟通更为重要,隐含对官场复杂的感慨。诗中提到上层领导的才能与决策,特别强调了地方治理的重要性,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最后,诗人描绘了一场热闹的送别仪式,举杯同庆,展现出一种和谐喜庆的场面。
苏颋,字子公,号延龄,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擅长诗歌创作,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著称。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政治兴盛之时。诗人以此诗表达对新任岳牧的祝贺与期望,反映了当时对政治风气及人事任用的关切。
苏颋的《奉和圣制漕桥东送新除岳牧》是一首反映唐代政治风气和对人才重视的送别诗。诗中充满了对新任官员的期望与祝福,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全诗结构严谨,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的敏锐观察。
诗的开头即以“宝贤不遗俊”展开,强调朝廷对人才的重视与珍惜,紧接着借用“鹓鸾”来形容杰出的人才,形成一种美好的氛围。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深入地思考了官员任用与地方治理的问题,提出“政行思务本”的观点,显露出对民生的关心和对政治的严肃态度。
结尾部分,诗人描绘了送别的欢快场景,举杯共饮,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在严肃的主题与欢快的气氛中达到了和谐统一。
整首诗表达了对新任官员的祝福和对国家治理的关注,突显了政治清明和人才重视的理念。
诗中提到的“鹓鸾”象征什么?
A. 美食
B. 人才
C. 地方治理
D. 战争
诗的主题主要关注什么?
A. 自然景色
B. 人才与治理
C. 爱情
D. 战争
“政行思务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重视表面
B. 关注民生
C. 不关心政治
D. 追求权力
答案:
苏颋与杜甫的作品都表现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但苏颋更偏向于对人才的讨论,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民生的疾苦。两者在风格上也有所不同,苏颋的语言更加清新俊逸,杜甫则趋向于厚重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