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0:50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作者: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凑一作走,似一作如青槐夹驰道,
宫馆何玲珑。
馆一作观,秋色从西来,
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这座塔的形状就像从地面涌出,孤独地高耸入天宫。
登上塔顶,仿佛走出了这个世界,
石阶蜿蜒曲折,似盘旋在虚空之中。
塔身陡峭地压在神州大地上,
高耸的样子仿佛是鬼神的工艺。
四个角阻挡着白日,
七层塔身直冲苍穹。
向下看去,好像能指着高飞的鸟,
俯耳倾听,能听到风声的惊响。
连绵的山峦如同波涛,
奔涌而来仿佛朝东冲去。
(或作“走”)
青槐夹道而行,
宫殿何其玲珑。
(或作“观”)
秋色从西方而来,
苍茫的景色覆盖了关中。
五陵的北原上,
万古的青色朦胧。
清净的道理可以领悟,
胜过我早已信奉的宗旨。
我发誓要挂冠而去,
因为觉悟的道路是无穷的。
岑参(715年-770年),字子美,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身于边境,曾任职于西北边疆。岑参以其豪放的个性和对边塞风光的描写而闻名,诗风奔放,语言华美。
此诗作于岑参与高适、薛据一同登上慈恩寺的浮图时,诗中表达了登高望远的壮丽景象和对佛教哲理的感悟。诗人通过描写浮图的高耸与自然的壮观,展示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与追求。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是岑参的一首名作,展现了他在高处俯瞰大地时的激动心情和对宇宙的深刻思考。诗中以浮图为中心,巧妙地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塔的高耸与自然景观、人生哲理紧密相连。开篇以“塔势如涌出”引入,形象鲜明,展现出浮图的雄伟气势,接着描绘登临的感觉,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诗中“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更是表现了诗人胸怀壮志,心怀广阔视野的豪情。岑参在此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丽,同时也传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最终以“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总结,表达了他对道理的追求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这一结尾不禁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与哲学思考,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表达了岑参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他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决心。诗中通过对浮图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体现出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
浮图不仅是佛教信仰的象征,也代表着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而连山、秋色等自然意象则构成了诗人心灵的庇护所,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
诗中提到的“慈恩寺”主要是指哪个宗教的寺庙?
诗中“连山若波涛”表达了什么样的意象?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