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2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5:17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作者:岑参 〔唐代〕
侧闻阴山胡儿语,
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
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长不歇,
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燃虏云,
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
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
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
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
热海炎气为之薄。
我在耳边听见阴山胡人的说话,西边的热海水就像在煮沸一样。在海面上,众多鸟儿不敢飞翔,水中游着的鲤鱼又大又肥。岸边的青草长得茂盛而不曾枯萎,空中的白雪却远远地旋转着消失。热浪蒸腾着沙石,燃烧着敌人的云朵,沸腾的浪潮和炎热的海水把汉江的月亮煎熬得失去光泽。阴火在天地间潜滋暗长,为什么偏偏只在西边烘烤?热潮吞噬着月亮的洞穴,气流连通赤坂,直通单于的领地。送你一醉在天山的郭外,正好看到夕阳在海边落下。柏树林台上的寒霜威逼人,热海的炎气也为之变得淡薄。
作者介绍
岑参(715年-770年),字子美,号青门,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王之涣、王昌龄齐名。他的诗多描绘边境风光和军旅生活,语言豪放,气势磅礴,常体现对边疆将士的关怀。
创作背景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作于岑参任职边疆时,诗中描绘的热海是他所见到的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深刻感受。崔侍御是作者的朋友,诗中表达了对其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
这首诗以热海为背景,借景抒情,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开头两句通过“阴山胡儿语”和“热海水如煮”的对比,构建出一种矛盾的氛围:一方面是胡人的喧嚣,另一方面是热海的沸腾,暗示着边疆的紧张与危险。接下来的描述“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则通过对比,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人类的无奈,反映出一种深沉的悲凉。
在诗的中段,岑参通过“蒸沙烁石”“沸浪炎波”等意象,有力地描绘出热海的炽热,营造出一种压迫感,让人感受到边疆的炙热与艰辛。而后又提到“阴火潜烧天地炉”,暗示着潜在的战争威胁,渗透出一种紧迫感和不安。
最后,诗人在送别友人时用“夕阳海边落”来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不舍之情,既有壮丽的景象,又有深厚的情感,令人感动。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强烈的对比,表现了岑参对边疆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友情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热海的景象,表现了边疆生活的艰辛与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反映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与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阴山”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四川
B. 内蒙古
C. 陕西
D. 云南
“热海水如煮”中“如煮”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水的温度
B. 水的颜色
C. 水的流动
D. 水的深度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D. 对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岑参的《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但岑参更注重边疆的炎热与人生的无奈,而王之涣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对未来的憧憬。
这些书籍和资料将为您提供更深入的了解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