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碛》

时间: 2025-04-26 03:06:00

诗句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6:00

原文展示:

过碛
作者: 岑参 〔唐代〕

黄沙碛里客行迷,
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
行到安西更向西。


白话文翻译:

在黄沙弥漫的碛中,旅客迷失了方向,
四周望去,云天压得很低。
人们说大地尽头天也尽头,
但是走到安西后,还得继续向西行。


注释:

字词注释:

  1. :指沙漠或沙石满地的地方。
  2. 客行迷:客人在旅途中迷失了方向。
  3. 四望:四处观看。
  4. 安西:指安西都护府,是唐代的一个重要军事和行政区域,位于今新疆地区。

典故解析:
“地尽天还尽”表达人在这片荒凉的沙漠中,似乎无边无际,暗示了人们在旅行中遇到的艰难和困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字与之,号景山,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703年,卒于770年。他的诗风豪放,擅长描绘边塞风光和士兵生活,作品多体现出对壮丽自然和边境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岑参的《过碛》创作于他作为军人出征边疆期间,反映了他在沙漠地区旅行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旅途艰辛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过碛》是岑参的一首典型边塞诗,诗中展现了大漠孤烟的壮阔背景,表现了旅人行走于荒凉沙漠中的迷惘与无奈。首句“黄沙碛里客行迷”直接点出旅人的困境,黄沙的浩荡与无尽让人难以辨认方向,表现出自然环境的严酷和人类的渺小。接下来的“四望云天直下低”,进一步渲染了诗歌的氛围,云天的低沉压迫感让人倍感窒息,仿佛天地都在这片沙漠中凝重得无法呼吸。

“为言地尽天还尽”的说法反映了人们在此环境中产生的绝望感,似乎行走到哪里都是无尽的荒漠,然而“行到安西更向西”则展现了旅人不屈的精神,尽管行路艰辛,仍然要继续前行。这种矛盾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与无奈,也有对人类意志力的赞美,彰显出岑参作品中常见的英雄主义精神。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黄沙、云天等自然景象构建出一种孤独与壮美并存的境界,读来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和人类的渺小。诗人在描绘边塞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勇气与坚持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黄沙碛里客行迷:描绘了旅人在黄沙弥漫的碛中迷失方向,表现出旅途的艰难。
  2. 四望云天直下低:四周的景象让人感到压抑,天空似乎也因为黄沙而显得低沉。
  3. 为言地尽天还尽:人们传言,这里地的尽头就是天的尽头,暗示着无尽的孤寂与荒凉。
  4. 行到安西更向西:虽然面临困境,但旅人依然朝着安西继续前行,表现出勇敢与执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云天”比喻一种压迫感。
  • 对仗:诗的结构对称,展现出和谐美感。
  • 夸张:如“地尽天还尽”表现荒凉的极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在荒凉的自然环境中,旅人所感受到的迷茫与坚持,体现出人类在面对自然时的渺小与不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黄沙:象征着荒凉与无尽,代表了旅途中遇到的困难。
  2. 云天:象征着压迫感,展现出苍茫与孤独。
  3. 安西:作为目标的地点,象征着希望与坚持的方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黄沙碛里客行迷”中的“碛”指的是什么?
    A. 山脉
    B. 沙漠
    C. 河流

  2. 诗中提到的“安西”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东北
    B. 西北
    C. 南方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乡愁
    B. 迷茫与坚持
    C. 爱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岑参的《过碛》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体现了对壮丽景色的描绘,但岑参更加强调旅途的艰辛与孤独,而王之涣则展示了登高望远的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岑参诗集》
  3. 《唐代边塞诗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真定官舍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十 挽文信公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三十四 金山 西湖旧梦 其八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十四 玉楼春(赋双头牡丹) 青城山 贾魏公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迷恋骸骨 四点底的字 秦吉了 操之过切 醇素 暗火 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二而一 不令而信 闯天下 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龝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幺字旁的字 深刺腧髓 跋履山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