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许月湖游鼓山》

时间: 2025-04-27 08:44:56

诗句

伐坐尘坌中,秋汗正浃背。

闻君游鼓山,骑马破烟霭。

不向晓中看,安得识眉黛。

飘然出樊笼,始觉此身大。

登高望四远,何物非砺带。

行窥灵源洞,往往众仙会。

青山为佳人,分外作幽态。

而我俗缘重,不到清凉界。

新诗时一吟,忽在千岩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44:56

原文展示:

伐坐尘坌中,秋汗正浃背。
闻君游鼓山,骑马破烟霭。
不向晓中看,安得识眉黛。
飘然出樊笼,始觉此身大。
登高望四远,何物非砺带。
行窥灵源洞,往往众仙会。
青山为佳人,分外作幽态。
而我俗缘重,不到清凉界。
新诗时一吟,忽在千岩外。

白话文翻译:

我坐在尘埃中,秋天的汗水正顺着背流淌。
听说你去游玩鼓山,骑马破开了烟雾。
如果不在清晨的时候看,怎么能知道你眉间的愁苦呢?
我从牢笼中飘然而出,才觉得自己是如此宽广。
登高远望,四周所见何物不是磨砺的带子?
走近灵源洞,时常会遇到众多仙人。
青山宛如美人,显得格外幽静。
而我因世俗的羁绊,无法抵达那清凉的境地。
吟诵新诗时,忽然感觉自己在千岩之外。

注释:

  • 尘坌:尘土,指喧闹和繁杂的环境。
  • 秋汗:秋天的汗水,隐喻因天气炎热而流的汗。
  • 鼓山:位于福建省,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 眉黛:指眉毛的颜色,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 樊笼:比喻束缚自己的环境或境况。
  • 灵源洞:此处指名山大川中的仙境,常与修道、隐居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宓,宋代诗人,性情洒脱,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自然之美与人心之向往。他的诗作常流露出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季,诗人因世俗的羁绊而感到烦闷,想要借游鼓山之事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逃离尘世的渴望。诗中对游山的描写,反映出当时士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鼓山”的描绘,展现诗人内心深处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开篇“伐坐尘坌中,秋汗正浃背”,诗人以自身的疲惫作为引子,立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烦躁而忙碌的尘世中。紧接着提到的“闻君游鼓山”,则透露出一种羡慕与渴望,鼓山成为了诗人心灵的寄托。

诗中“飘然出樊笼”一句,似乎是在宣告诗人希望超脱世俗的愿望。随着“登高望四远”,诗人目光所及,尽是广阔的天地,象征着心灵的解放与追求自由的勇气。然而,“而我俗缘重,不到清凉界”则显露出一种无奈与无法逃避的现实,令人唏嘘。

整首诗意象丰富,语言清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既有对美好境界的向往,又有世俗生活的困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作品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伐坐尘坌中:描绘诗人身处喧嚣尘世,心中烦闷。
    2. 秋汗正浃背:表现出诗人在炎热天气下的疲惫与不适。
    3. 闻君游鼓山:提到友人的游历,激发了诗人的向往。
    4. 骑马破烟霭:骑马出游,象征着对自由的追求。
    5. 不向晓中看:若不在早晨看,难以理解友人的心情。
    6. 飘然出樊笼:象征着心灵的解放与逃避。
    7. 始觉此身大:意识到自我的渺小与渴望。
    8. 登高望四远:登高远望,心灵得到扩展。
    9. 何物非砺带:问及世间万物,皆是磨砺。
    10. 行窥灵源洞:探索灵源之地,意向寻求精神栖息之处。
    11. 往往众仙会:常常与众多仙人相会,体现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12. 青山为佳人:青山如美人,增添了诗的灵性。
    13. 分外作幽态:青山的幽静美态,似乎让人沉醉。
    14. 而我俗缘重:感叹自己无法摆脱世俗的羁绊。
    15. 不到清凉界:无法抵达理想的清凉境地。
    16. 新诗时一吟:在吟诵新诗时,心灵得以升华。
    17. 忽在千岩外:瞬间感觉自己处于千山之外,体现出一种超脱。
  • 修辞手法:该诗运用了比喻(如将青山比作佳人),对仗(如“行窥灵源洞,往往众仙会”),描绘了自然之美与人心的追求,形成了诗的艺术特色。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逃离尘世、向往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矛盾。

意象分析:

  • 尘世:象征着世俗生活的繁忙与压迫。
  • 鼓山:象征着理想中的自然与自由。
  • 灵源洞:象征着心灵的栖息地与理想境地。
  • 青山:象征着美丽与宁静,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鼓山”位于哪个省?

    • A. 广东
    • B. 福建
    • C. 浙江
  2. “飘然出樊笼”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 A. 高兴
    • B. 无奈
    • C. 渴望自由
  3. 诗中“青山为佳人”这一句的含义是?

    • A. 青山很美
    • B. 青山象征着诗人的理想
    • C. 青山是诗人的朋友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山中问答》中,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隐逸生活的理想。两首诗都表现了士人对于尘世的厌倦与对山水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著名诗词学者著作
  • 《宋代诗人传》——全面介绍宋代诗人及其作品的书籍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呈陈深交二首 晚雨后虹蜺并见 连雨即事 次韵何叔信二月蜡梅犹盛之作 书李氏园亭 口占简去非 慈利簿乐思中自沅州考试回经过见之留以小酌既以诗来次韵 长安行 奉简在伯四首 夜过半村李商叟谓不可无所赋为作唐律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赦的成语 患难相共 辵字旁的字 出将入相 子字旁的字 趋营 冰结尾的成语 马裤呢 皇皇不可终日 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黍字旁的字 驶步 单人旁的字 踘蹴 词无枝叶 怪谲 能征惯战 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