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9:16
诗词名称: 何处士赏静亭
作者: 顾清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万里松州限蜀川,风流幕府重当年。
筹边屡上金城略,退食还歌菉竹篇。
意外云山争自媚,环中风月许谁传。
瀼西茅屋长邻近,相望孤鸿落照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繁华的静谧场景。松州与蜀川的遥远边界,昔日风流的幕府往事历历在目。诗人多次筹划边防事务,退下后又吟唱着竹林的诗篇。云山环绕,似乎争相妩媚,但此中的风月又有谁能传达呢?在瀼西的茅屋邻近,孤独的鸿雁在落日的余晖中相望。
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幕府”与金城略的筹边,暗示了历史上边疆的战争与和平。孤鸿的意象也常用于表达离愁别绪,典型的古代文人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清,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常展现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在诗人生活的时代,国家多有边疆之事,诗人多次参与边防事务,身处动乱与安宁的交替,促使其对历史与自然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远离纷扰的静谧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与内心的反思。首联提到“万里松州”,给人以辽阔的想象,显示了诗人对边疆的关注。诗中“风流幕府重当年”,不仅回忆了过去的辉煌,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随后的“筹边屡上金城略”,展现了诗人在国家事务中身负的责任与压力。而“退食还歌菉竹篇”则体现了他在繁忙生活中的一丝闲适与对自然的向往。
下半部分诗句,通过“意外云山争自媚”,表现了自然美的争奇斗艳,但又发出疑问:“环中风月许谁传”,表达了对美景的珍惜与对其能否被传颂的无奈。最后两句“瀼西茅屋长邻近,相望孤鸿落照边”则将视角转向身边的生活,茅屋的宁静与孤鸿的意象形成对比,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与对安宁生活的渴望。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深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思,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孤独与宁静的深刻思考,呈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松州”位于哪个省?
A. 四川
B. 江西
C. 湖北
“孤鸿”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丽
B. 孤独
C. 繁华
诗中提到的“幕府”指的是:
A. 农舍
B. 政权的居所
C. 学校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顾清的诗更侧重于历史与边疆的思考,而王维的作品则多表现自然与人心的和谐。两者皆展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