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4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40:57
大涤洞留题
作者: 裴良杰 〔宋代〕
杖屦乘闲历众山,
俄惊凡迹到仙坛。
清潨潄玉一川媚,
瑞气浮空两洞寒。
风入乔松琴弄操,
烟笼远岫灶烧丹。
我今聊此凝双眼,
徒觉壶中世界宽。
鸠杖先生旨趣深,
探直搜隐事幽寻。
顶头有眼谁能识,
心鉴无尘物莫侵。
洞里烟霞人不老,
水边花木自成阴。
乞师金鼎丹炉火,
为慰平生觉道心。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在一处名为大涤洞的仙境中游历的情景。他背着拐杖,悠闲地游览众多山峦,突然间被凡俗的痕迹惊醒,来到仙人的坛子上。清澈的水流如玉般美丽,瑞气在空中弥漫,洞中一片寒意。微风穿过高大的松树,宛如琴声在演奏;远处的山岚被烟雾笼罩,炊烟缭绕,似乎在烧制丹药。此时,我凝视着眼前的一切,感到壶中世界的广阔。鸠杖先生的旨趣深远,探索着隐秘的事物,谁能识得他头顶的眼睛呢?心灵清净无尘,外物无法侵扰。洞中烟霞缭绕,人似乎永不衰老;水边的花木则自然成荫。我恳求老师赐予金鼎与丹炉之火,以此来慰藉我平生对道的追求。
作者介绍: 裴良杰,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教思想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游览大涤洞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道教修炼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大涤洞留题》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自然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大涤洞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教的倾慕。全诗结构层次分明,开篇以“杖屦乘闲历众山”开头,既表现了诗人的闲适心境,也为后面的仙境描绘奠定了基础。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从凡俗中突然领悟到仙境的存在,这一转折展现了他对人世与仙境的深刻思考。
诗中“清潨潄玉一川媚”一语,以“潨潄”形容水的清澈,结合“玉”字,令人感受到一种灵动的美。而“瑞气浮空两洞寒”则通过“瑞气”的升腾,渲染了洞中神秘而高洁的氛围。再到“风入乔松琴弄操”,将自然的声音与人的情感结合,传达出一种和谐的境界。
后半部分诗人逐渐深入思考,提及“鸠杖先生”,这不仅是对道教隐士的致敬,也是对自己修道追求的坚定。他在洞中感受到的清净与不老,象征着对永恒生命的向往。最后,诗人恳求金鼎丹炉火,表达了他对道的追求,以及希望通过修炼达到心灵的安宁与超脱。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更深刻地探讨了人类对长生和超脱的追求,体现了道教文化中对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对道教修炼的追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脱、追求长生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杖屦”指的是什么?
A. 书籍
B. 拐杖和草鞋
C. 仙人
D. 山川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鸠杖先生”象征着_____。
判断题:诗人对自然的描绘表现出对道教的漠视。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