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0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01:00
密雨喧苔砌,芸窗夜读书。
吟声深竹里,凉意一镫馀。
风起蛩鸣急,更深暑气除。
流观千古事,此乐有谁如。
细密的雨声在青苔铺成的台阶上响亮,夜晚我在窗前读书。
吟诵的声音在深竹林中回荡,凉意只剩下一点。
风起时,蝉声急促,此时的暑气渐渐消散。
我流连于古今的历史,这样的乐趣又有谁能与我相比呢?
作者介绍:慕昌溎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雅致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一个雨夜,诗人借助雨声和夜读的环境,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对历史的沉思,体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内心世界。
《雨夜读书》是一首描绘夜雨读书情景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对读书的热爱和对自然环境的敏感。首句“密雨喧苔砌”,以细雨声为引子,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雨声在夜晚的静谧中回响,令人心生宁静。接着,诗人描绘了在窗前读书的画面,吟声在竹林中回荡,突显出读书的乐趣与孤寂。诗中提到的“凉意一镫馀”,则是对环境的细腻感知,虽有凉意,但又显得微不足道,暗示了夏夜的热气仍未完全消散。
随着“风起蛩鸣急”的描写,诗人进一步将自然的声音与内心的感受结合,风起时的急促虫鸣,似乎在为诗人的思考增添了几分紧迫感。最后一句“流观千古事,此乐有谁如”则是对读书乐趣的深刻感慨,流连于古今的历史,这样的享受与乐趣无人能及,表现出诗人对知识的追求与对时光的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现了诗人在雨夜读书时的宁静与愉悦,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
A. 晴天
B. 雨夜
C. 风雪
D. 黄昏
“凉意一镫馀”中的“镫”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器具
B. 灯光
C. 凉风
D. 书本
诗人认为读书的乐趣有谁能比拟吗?
A. 能比拟
B. 无人可比
C. 只有朋友能比
D. 只有老师能比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首诗都营造了浓厚的夜晚氛围,但《雨夜读书》更侧重于读书的乐趣与历史的思考,而《静夜思》则更注重抒发思乡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