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十七日夜咏月》

时间: 2025-05-02 04:22:20

诗句

月轮隐东峰,奇彩在南岭。

北崖草木多,苍茫映光景。

玉盘忽微露,银浪泻千顷。

岩谷散陆离,万象杂形影。

不辞三更露,冒此白发顶。

老筇无前游,危处有新警。

涧光如翻鹤,变态发遥境。

回首房州城,山中夜何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2:20

原文展示:

十七日夜咏月
月轮隐东峰,奇彩在南岭。
北崖草木多,苍茫映光景。
玉盘忽微露,银浪泻千顷。
岩谷散陆离,万象杂形影。
不辞三更露,冒此白发顶。
老筇无前游,危处有新警。
涧光如翻鹤,变态发遥境。
回首房州城,山中夜何永。

白话文翻译:

在十七的夜晚,月亮隐没在东边的山峰后,奇妙的光彩洒落在南方的山岭上。北边的崖壁上草木繁茂,苍茫的夜色映照着周围的景致。月亮像一只玉盘,忽然透出微弱的光辉,银色的波浪在水面上洒落千顷。岩谷之间的景象散乱而迷离,万物的形影交错不定。虽然已是三更时分,我不惧露水打在白发上。手握老拐杖,虽无往日游历,但在危险的地方却有新的警觉。涧水的光影如同翻飞的白鹤,奇妙的变化带来遥远的境界。回首房州的城池,山中夜色何等悠长。

注释:

字词注释:

  • 月轮:指月亮的圆形。
  • 奇彩:奇特的色彩。
  • 苍茫:形容空旷而色调淡薄的景象。
  • 玉盘:比喻明亮的月亮。
  • 银浪:形容水面上反射的月光。
  • 陆离:形容色彩斑斓,杂乱而美丽。

典故解析:

  • 三更:古人将夜晚分为五更,三更即夜深之时,通常指凌晨1点到3点。
  • 房州:古地名,今湖北省房县,诗人回首故乡,感叹岁月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季常,号素庵,南宋时期诗人,曾任职于官府,后隐居。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陈与义晚年的某个十七日的月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在夜晚独自吟咏,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诗歌鉴赏:

《十七日夜咏月》是一首描绘月夜景象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月轮隐东峰”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奇彩在南岭”描绘月色洒落在南方山岭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北崖草木多”一句,强调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繁茂,同时也映衬了月光的苍茫。“玉盘忽微露”,则是对月亮的生动比喻,表现出月亮在夜空中若隐若现的姿态。接下来的“银浪泻千顷”,不仅传达了水面上反射的月光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感慨。

诗中提到的“老筇无前游”,让我们看到诗人虽已年迈,但依然对生活充满警觉与思考,表现出一种不屈服于岁月的精神。最后“回首房州城”一句,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仿佛在思索人生的意义与时间的流逝,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轮隐东峰:月亮在东边山峰后隐去,暗示夜晚的来临。
  2. 奇彩在南岭:月光在南方山岭上洒下奇妙的色彩。
  3. 北崖草木多:北边的崖壁上草木繁茂,生机盎然。
  4. 苍茫映光景:苍茫的夜色映衬着周围的景象。
  5. 玉盘忽微露:月亮像玉盘一样,忽然露出微弱的光辉。
  6. 银浪泻千顷:银色的波浪在水面上洒落千顷。
  7. 岩谷散陆离:岩谷之间的景象散乱而迷离。
  8. 万象杂形影:万物的形影交错,呈现出纷繁的景象。
  9. 不辞三更露:即使是凌晨三点,我也不怕露水打湿白发。
  10. 冒此白发顶:白发已显,但仍然在夜中探险。
  11. 老筇无前游:年老的我无力游历,但心中仍存警觉。
  12. 危处有新警:在危险的地方,反而能获得新的警觉。
  13. 涧光如翻鹤:涧水的光影如同翻飞的白鹤,形态各异。
  14. 变态发遥境:变化多端的景象带来遥远的意境。
  15. 回首房州城:回望故乡房州的城池,感慨万千。
  16. 山中夜何永:山中夜色何其悠长,令人沉思。

修辞手法:

  • 比喻:“玉盘”比喻月亮,形象生动。
  • 拟人:将月光、波浪等赋予人性,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如“月轮隐东峰,奇彩在南岭”,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月夜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虽已年迈,却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故乡的眷恋,展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明亮、希望,也代表思乡之情。
  • 山岭:代表自然的壮丽与永恒。
  • 草木:象征生命的繁盛与生机。
  • 涧水:流动的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轮隐东峰”中的“月轮”指什么?

    • A. 星星
    • B. 太阳
    • C. 月亮
    • D. 云
  2. 诗人对“房州城”的情感是怎样的?

    • A. 失望
    • B. 眷恋
    • C. 无所谓
    • D. 疏远
  3. “不辞三更露”中的“三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 A. 晚上9点到11点
    • B. 晚上11点到1点
    • C. 凌晨1点到3点
    • D. 凌晨3点到5点

答案:

  1. C. 月亮
  2. B. 眷恋
  3. C. 凌晨1点到3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 李白《静夜思》
  3.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陈与义的《十七日夜咏月》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以月亮为主题,但陈与义更侧重于描绘夜景与个人感受,而苏轼则通过月亮表达对家的思念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在情感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全宋诗》
  3.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真州绝句 栖贤寺 青玉峡 即目 新滩 余澹心寄金陵咏怀古迹却寄二首 冶春 冶春 题聊斋志异 余澹心寄金陵咏怀古迹却寄二首(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子字旁的字 游云惊龙 啖以重利 贝字旁的字 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魂惭色褫 百二关河 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对床风雨 豆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竹字头的字 一底一面 奸回不轨 依土 贲贲 前跋后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