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致仕後即事》

时间: 2025-05-07 08:59:29

诗句

问门前客元无迹,谀墓中人本不工。

犹有邻僧能送米,未妨窃比玉川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9:29

原文展示

《致仕後即事》
作者:陆游

问门前客元无迹,
谀墓中人本不工。
犹有邻僧能送米,
未妨窃比玉川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退休后对生活的感慨。诗中提到,门前的客人没有什么踪迹,而在墓地中谄媚的死者本不值得信任。即便如此,邻近的和尚仍能送来米饭,与其相比,自己也未必比得上那位隐居的玉川公(王维)。

注释

  • 问门前客:问候门前的客人,暗指没有来访者。
  • 谀墓中人:谄媚于死者的人,表示对逝者的虚伪赞美。
  • 邻僧:邻近的和尚,指身边的朋友。
  • 送米:送来米饭,象征生活中的关怀和温暖。
  • 玉川公:指王维,隐逸诗人,以清淡之风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志士。其一生经历了宋金之战,晚年隐居于故乡,创作了大量诗词,风格多样,以豪放及细腻著称。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陆游致仕后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情冷暖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失望与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致仕後即事》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展现了陆游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无客来访的孤独感和谄媚于死者的不屑描写,反映了他对虚伪社交的厌倦。邻僧的送米象征着生活中的一丝温情,尽管生活的困境依然存在,但这样的关怀让他感受到一丝温暖。最后提到的“玉川公”,更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陆游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传达了陆游在退休后的内心独白,既有对人生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人生态度的变化。诗中所流露出的孤独感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值得读者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问门前客元无迹:开头一句以问候的方式,突显出门前没有人来访的冷清,体现了人际关系的疏离。
  2. 谀墓中人本不工:对那些在死者墓前谄媚的人进行批评,表达了对虚伪行为的厌恶。
  3. 犹有邻僧能送米:提到邻近的和尚仍能送来米饭,表现出生活中的一丝温暖。
  4. 未妨窃比玉川公:最后一句提到的玉川公,王维是隐士,作者自谦,表示自己也想过隐逸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问门前客”和“谀墓中人”,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邻僧的送米比作生活中的关怀,体现出温情。
  • 反讽:对谄媚行为的批判,通过否定形式表达作者的真实感受。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虚伪社交的反思,以及对简单、真诚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个人经历,表达了对人情冷暖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门前客:象征人际关系的疏离与冷清。
  • 墓中人:代表虚伪与不真实的赞美。
  • 邻僧:象征生活中的关怀与友谊。
  • 玉川公:隐士生活的理想化象征,代表对名利的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邻僧”象征什么?
    A. 朋友的关怀
    B. 自己的孤独
    C. 虚伪的赞美
    D. 生活的困境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玉川公”指的是__(诗人名)。

  3.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交生活的热爱。(对/错)

答案

  1. A
  2. 王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的诗,表达了孤独与对人生的思考。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另一首作品,同样体现了对家庭与人情的深切思考。

诗词对比

  • 陆游的《致仕後即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前者更多体现了对社交虚伪的厌倦,后者则注重自然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陆游诗文集》
  2. 《宋代诗人研究》
  3. 《中国古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和田国博喜雪 嵇绍似康(并引)?一作戏作贾梁道诗? 二月八日与黄焘僧昙颖过逍遥堂何道士宗一问 谪居三适三首 其一 旦起理发 苏子容母陈夫人挽词 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和子由初到陈州见寄二首次韵 晚游城西开善院,泛舟暮归,二首 新酿桂酒 诅楚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己字旁的字 鼎字旁的字 量才器使 天高听远 打牙撂嘴 黹字旁的字 卤字旁的字 众宜 族系 飘洋航海 毕竟 汤饼之会 入字旁的字 程门飞雪 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沈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