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4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44:39
题渭北寺上方
作者: 张籍 〔唐代〕
昔祭郊坛今谒陵,
寺中高处最来登。
十馀年后人多别,
喜见当时转读僧。
曾经在郊坛祭祀,现在来这里拜谒陵墓,
在寺院的高处最常来登临。
十多年后人们多有离别,
欣喜地见到昔日的读书僧。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籍(约766年-830年),字鲁公,唐朝诗人。其诗风多描写社会生活,尤其是乡村与田园的情景,语言朴素,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张籍晚年,诗中反映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与感慨。诗人曾在此地祭祀,时光荏苒,经历了离别与重逢,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思考。
《题渭北寺上方》是一首充满思绪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昔祭郊坛今谒陵”,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转换紧密联系。郊坛的祭祀象征着对生命的尊重与对自然的敬畏,而现在的陵墓则是一种对逝去的反思与缅怀。诗人在寺中高处的登临,既是对景致的欣赏,也是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接下来的“十馀年后人多别”,诗人通过时间的推移,感受到人事的变迁与离别的无奈。岁月让人多了离别的经历,然而在重聚之时,看到“当时转读僧”,则带来一丝欣慰与感动。读书僧的出现,不仅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知识与修行的追求,象征着精神世界的延续。
整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折射出深邃的人生哲思。诗人以寺庙作为载体,表达了对生命、时间和人际关系的深思,既有对往昔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彰显了唐诗的典雅与内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时间的流逝、人生的变迁以及对知识的追求展开,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精神文化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郊坛”主要用来做什么?
A. 祭祀
B. 读书
C. 旅行
诗人对“当时转读僧”的心情是怎样的?
A. 失落
B. 喜悦
C. 忧伤
“十馀年后人多别”反映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地方的变化
C. 文化的传承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为《题渭北寺上方》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