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3: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3:28
原文展示:
茅山近别剡溪逢,
玉节青旄十二重。
自说年年上天去,
罗浮最近海边峰。
白话文翻译:
在茅山附近,我在剡溪与道士相遇,
道士身披玉制的节,手持青色的旄,装饰着十二重。
他自言自语,每年都去天上游玩,
而罗浮山则是离海最近的山峰。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唐代诗人,字维城,号秋水。生于浙东,生活在盛唐时期,以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游览剡溪时邂逅一位道士,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道士的形象,展现了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开篇的“茅山近别剡溪逢”,不仅交代了地点,也为后文的道士形象描写设定了基调。道士的装束描绘得细腻,“玉节青旄”传达出一种高雅、神秘的气息,象征着道士的身份和修为。而“自说年年上天去”,道士自夸游历天界的经历,表现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给人以遐想与向往。
最后一句“罗浮最近海边峰”则将诗歌的意境引向了更高的境界,罗浮山作为道教名山,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精神追求和对自然的亲近。整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道教哲学的赞美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道士的形象传达了对道教文化的敬仰与向往,表现了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茅山”与“剡溪”分别象征什么?
A. 道教文化与优美自然
B. 世俗生活与官场
C. 战争与和平
诗中道士的装束有哪些特点?
A. 朴素
B. 华丽
C. 破旧
诗的主题主要体现了对什么的追求?
A. 财富
B. 权力
C. 精神与自然的和谐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张籍的《赠道士》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但前者更多的是对道教文化的描写,后者则重在山水意境的呈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