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同白侍郎杏园赠刘郎中》

时间: 2025-05-02 04:23:41

诗句

一去潇湘头欲白,今朝始见杏花春。

从来迁客应无数,重到花前有几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3:41

原文展示:

同白侍郎杏园赠刘郎中
作者:张籍 〔唐代〕

一去潇湘头欲白,
今朝始见杏花春。
从来迁客应无数,
重到花前有几人。

白话文翻译:

我已离开潇湘很久,头发都快白了,
今天才在这里看到杏花盛开的春天。
迁移的客人本来就应该有无数,
然而再次来到花前的又有几个人呢?

注释:

  • 潇湘:古地名,位于今湖南省,因潇水和湘水而得名,常用来代指离别和思乡之情。
  • 欲白:形容头发将要变白,暗示年岁已高或经历了许多。
  • 迁客:指漂泊在外的游子或官员。
  • 花前:指杏花盛开的地方,象征着春天的美好。

典故解析:

“潇湘”常被用作怀念故乡的代名词,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思念和对春天的期待。杏花在古代文学中常象征着美好和短暂的爱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籍,字子容,唐代诗人,以写边塞诗、咏怀诗著称。他的诗风简练,情感真挚,常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春天的杏园中写作,诗人借助对杏花的描写,抒发自己对往昔的回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杏花,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深切感受。开头“潇湘头欲白”一句,瞬间给人以时光流逝的感觉,诗人已经离开故乡很久,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第二句则形成对比,尽管他经历了种种,但今天终于见到了杏花的春天,心中涌起的情感复杂而丰富。

第三、四句转向思考,诗人感慨迁客众多,却真正能再次回到花前的人又有多少。这不仅仅是对自身的感慨,更是对社会的观察,反映了时代中人们的漂泊与孤独。整首诗情感真诚,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去潇湘头欲白:离开故乡潇湘已经很久,头发都已发白,表露出岁月的无情。
    • 今朝始见杏花春:今天在杏园里,终于见到春天的杏花,象征着生命的重新开始。
    • 从来迁客应无数:流亡在外的客人本来就有很多,暗示了历史的沧桑。
    • 重到花前有几人:再一次回到花前的又有多少人,表现出孤独和思索。
  •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之间有着明显的对比,表达出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化。
    • 隐喻:杏花象征着春天和希望,同时也隐射着过往的美好与短暂。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孤独的思考,情感深邃而真实。

意象分析:

  • 潇湘:象征着故乡的思念,承载着对过往的追忆。
  • 杏花:代表着春天与美好,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潇湘”指代什么?

    • A. 一种花
    • B. 古地名
    • C. 一位诗人
  2. “头欲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 A. 年轻
    • B. 思乡
    • C. 失落
  3. 诗中提到的“迁客”指的是?

    • A. 诗人
    • B. 游子或官员
    • C. 农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张籍的《同白侍郎杏园赠刘郎中》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时光的思考与自然的赞美,却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张籍更显得沉重与思索,而王之涣则更为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小重山·春水东流一苇杭 小重山 其四 题吴江女士沈关关为顾茂伦清绣抱瓮丈人濯足图 小重山 棠棣 小重山·和颖庐 小重山 小重山 小重山 盆景 小重山 舟中九日 小重山 栖霞山 小重山 赠杨鄂州职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卝字旁的字 还如 拔不出脚 鹿字旁的字 主从 伸手不见五指 锯牙钩爪 河汾 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乚字旁的字 迂曲 韋字旁的字 兜捕 败鳞残甲 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口不应心 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