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6:19
游卢溪
文彦博 〔宋代〕
一径极幽深,清泉响竹阴。
昔人曾隐雾,衰世偶为霖。
谋国无长策,论兵肆褊心。
王师遂不振,物议愈难任。
仰药身虽殒,攻关盗转侵。
传家绝诸藐,遗业变双林。
僧朴俱难问,碑昏尚可寻。
徘徊念陈迹,不为叹人琴。
这条小路幽深无比,清澈的泉水在竹阴下潺潺作响。
昔日的人曾在这里隐居,今朝的我却偶尔感到细雨如雾。
谋划国家大计没有长远的对策,讨论军事问题时却心胸狭窄。
国家的军队因此未能振作,社会的舆论愈发难以承受。
仰望那些药草虽已陨落,攻城略地的行为却依然频繁。
传承家业的理想已被抛弃,留下的只是一片荒凉的双林。
即使是朴实的僧人也难以问询,昏暗的碑文尚能寻觅。
我徘徊在这陈旧的遗迹中,不禁感叹人世如琴。
作者介绍:文彦博,字希夷,号白石,宋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生于北宋时期,曾任多职,对历史、政治有深刻见解。他的诗作多反映时事与个人情感,风格沉稳而深邃。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作者在游览卢溪之际,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渺小,故而写下此诗,寄托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个人遭遇的感慨。
《游卢溪》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卢溪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思考的空间。开头两句描绘了幽深的小径和清澈的泉水,鲜明的自然意象不仅让人感受到清新怡人的环境,也为后文的沉重主题做了对比。
随后,诗人转入对历史的思考,提到“昔人曾隐雾”,这是对古人隐居生活的追忆,同时揭示了当下社会的困境。诗中的“谋国无长策,论兵肆褊心”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无奈与失望,反映出他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历史遗迹的徘徊与感叹,展现了对人世变迁的深刻体悟。尤其是“传家绝诸藐,遗业变双林”一句,揭示了家族传承与历史变迁的无奈,深刻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整首诗在自然与历史之间游走,情感深邃且充满哲思,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一径极幽深,清泉响竹阴。
描述小路的幽深与泉水的清澈,营造出静谧的自然环境。
昔人曾隐雾,衰世偶为霖。
追忆古人隐居的生活,并感叹当今世道的衰弱。
谋国无长策,论兵肆褊心。
指出政治家缺乏长远的战略,讨论军事时心胸狭小。
王师遂不振,物议愈难任。
国家军队因缺乏计划而无所作为,舆论环境也愈加困难。
仰药身虽殒,攻关盗转侵。
虽然药草虽已陨落,但攻打城池、侵略行为仍然存在。
传家绝诸藐,遗业变双林。
家族的传承被遗弃,留下的只是荒凉的双林。
僧朴俱难问,碑昏尚可寻。
朴实的僧人也难以询问,昏暗的碑文仍能寻找。
徘徊念陈迹,不为叹人琴。
在陈旧遗迹间徘徊,感叹人生如同琴音般易逝。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沉痛感慨,关注国家与个人的命运,反映出社会的悲凉与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的“清泉响竹阴”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嘈杂的城市生活
B. 宁静的自然环境
C. 热闹的集市
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态度是?
A. 乐观
B. 失望
C. 无所谓
“传家绝诸藐”中的“藐”指的是什么?
A. 传承
B. 放弃
C. 珍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