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游卢溪》

时间: 2025-05-07 07:26:19

诗句

一径极幽深,清泉响竹阴。

昔人曾隐雾,衰世偶为霖。

谋国无长策,论兵肆褊心。

王师遂不振,物议愈难任。

仰药身虽殒,攻关盗转侵。

传家绝诸藐,遗业变双林。

僧朴俱难问,碑昏尚可寻。

徘徊念陈迹,不为叹人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6:19

原文展示

游卢溪
文彦博 〔宋代〕

一径极幽深,清泉响竹阴。
昔人曾隐雾,衰世偶为霖。
谋国无长策,论兵肆褊心。
王师遂不振,物议愈难任。
仰药身虽殒,攻关盗转侵。
传家绝诸藐,遗业变双林。
僧朴俱难问,碑昏尚可寻。
徘徊念陈迹,不为叹人琴。

白话文翻译

这条小路幽深无比,清澈的泉水在竹阴下潺潺作响。
昔日的人曾在这里隐居,今朝的我却偶尔感到细雨如雾。
谋划国家大计没有长远的对策,讨论军事问题时却心胸狭窄。
国家的军队因此未能振作,社会的舆论愈发难以承受。
仰望那些药草虽已陨落,攻城略地的行为却依然频繁。
传承家业的理想已被抛弃,留下的只是一片荒凉的双林。
即使是朴实的僧人也难以问询,昏暗的碑文尚能寻觅。
我徘徊在这陈旧的遗迹中,不禁感叹人世如琴。

注释

  • 极幽深:极为幽静深邃。
  • 清泉响竹阴:清澈的泉水在竹子阴影下流淌,发出声响。
  • 昔人:指古代隐士。
  • 衰世:指衰弱的时代。
  • 长策:长远的计策。
  • 肆褊心:心胸狭窄。
  • 王师:指朝廷的军队。
  • 传家绝诸藐:传家宝藏已被抛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彦博,字希夷,号白石,宋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生于北宋时期,曾任多职,对历史、政治有深刻见解。他的诗作多反映时事与个人情感,风格沉稳而深邃。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作者在游览卢溪之际,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渺小,故而写下此诗,寄托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个人遭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游卢溪》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卢溪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思考的空间。开头两句描绘了幽深的小径和清澈的泉水,鲜明的自然意象不仅让人感受到清新怡人的环境,也为后文的沉重主题做了对比。

随后,诗人转入对历史的思考,提到“昔人曾隐雾”,这是对古人隐居生活的追忆,同时揭示了当下社会的困境。诗中的“谋国无长策,论兵肆褊心”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无奈与失望,反映出他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历史遗迹的徘徊与感叹,展现了对人世变迁的深刻体悟。尤其是“传家绝诸藐,遗业变双林”一句,揭示了家族传承与历史变迁的无奈,深刻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整首诗在自然与历史之间游走,情感深邃且充满哲思,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径极幽深,清泉响竹阴。
    描述小路的幽深与泉水的清澈,营造出静谧的自然环境。

  2. 昔人曾隐雾,衰世偶为霖。
    追忆古人隐居的生活,并感叹当今世道的衰弱。

  3. 谋国无长策,论兵肆褊心。
    指出政治家缺乏长远的战略,讨论军事时心胸狭小。

  4. 王师遂不振,物议愈难任。
    国家军队因缺乏计划而无所作为,舆论环境也愈加困难。

  5. 仰药身虽殒,攻关盗转侵。
    虽然药草虽已陨落,但攻打城池、侵略行为仍然存在。

  6. 传家绝诸藐,遗业变双林。
    家族的传承被遗弃,留下的只是荒凉的双林。

  7. 僧朴俱难问,碑昏尚可寻。
    朴实的僧人也难以询问,昏暗的碑文仍能寻找。

  8. 徘徊念陈迹,不为叹人琴。
    在陈旧遗迹间徘徊,感叹人生如同琴音般易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泉响竹阴”与“昔人曾隐雾”形成对照。
  • 比喻:将历史与自然相结合,形成深刻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沉痛感慨,关注国家与个人的命运,反映出社会的悲凉与无奈。

意象分析

  • 幽深的小径:象征着人生的旅程,深邃而难以预知。
  • 清泉和竹阴:代表自然的纯净与宁静,形成与后文沉重主题的对比。
  • 昔人隐雾:指向历史的回忆与对往昔的追思。
  • 碑昏:象征着历史的遗忘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清泉响竹阴”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嘈杂的城市生活
    B. 宁静的自然环境
    C. 热闹的集市

  2. 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态度是?
    A. 乐观
    B. 失望
    C. 无所谓

  3. “传家绝诸藐”中的“藐”指的是什么?
    A. 传承
    B. 放弃
    C. 珍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感慨,但杜甫更多地强调家国情怀,而文彦博则更聚焦于个人的思考。
  • 李白《庐山谣》:强调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与《游卢溪》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略显不同,李白更倾向于豪放,文彦博则显得更加沉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文彦博年谱》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杨学士同晏尚书西园对菊 春帖子词·皇后阁十首 上许州吕相公嗣崧许康诗二首·嗣崧诗 咏史 同年毛洵勾簿新建 晚发 天台梵才师长吉在都数以诗笔见授因答以转句 送宿州李明允都官 寄天休学士 好事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王字旁的字 云母鳞 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饥虎不可为邻 隽英 三雅 口字旁的字 筋疲力倦 磬师 切切私语 食字旁的字 蝉腹龟肠 又字旁的字 南史 业结尾的成语 扳龙附凤 亅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