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3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30:13
春来花草尽关愁,
风雨妨人懒出游。
不见鞓红去年面,
可怜孤负玉风流。
春天来了,花草都消失在忧愁中,
风雨让人懒得出门游玩。
看不到去年那鲜艳的红色马鞍,
可怜的是辜负了那美好的春风流年。
“鞓红”与“玉风流”的结合,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惋惜。这里的“鞓红”象征着过去的美好回忆,而“玉风流”则代表着流逝的时光和春天的美好。
周紫芝,字子奇,号梅溪,宋代诗人,以其诗词清新、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之美,表达个人情感。
这首诗作于春季,诗人因春天的到来而感受到花草的凋零和内心的忧愁,勾起了对过去花会的回忆。
《闻真如牡丹盛开偶忆去岁看花之会二首 其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愁绪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首句“春来花草尽关愁”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心中的愁苦,春天的到来本应象征着生命与希望,却因花草的凋零而令人感到失落。接着“风雨妨人懒出游”进一步渲染出一种无奈的情绪,外界的风雨阻碍了出游的兴致,映射了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后两句“不见鞓红去年面,可怜孤负玉风流”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不仅感慨过去的美好,更是对错过的时光充满惋惜。这里的“鞓红”不仅是对去年盛开的牡丹的怀念,也是对往昔欢乐时光的追忆,而“玉风流”则是对春天美好气息的渴望与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与内心愁绪的表达,展现了人们在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无奈与沉思,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愁苦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感慨。
诗中提到的“鞓红”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去年盛开的花朵
c) 风雨的阻碍
诗人因何感到忧愁?
a) 因为春天来了
b) 因为花草凋零
c) 因为出游受阻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对春天的喜爱
b) 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惋惜
c) 对自然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