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47:16
原文展示:
己亥杂诗 其一九九
野东修竹欲连天,
苦费西邻买笋钱。
此是商鞅垦土令,
不同凿空误开边。
白话文翻译:
东边的竹子长得高耸入云,
我却不得不花费金钱向西邻购买竹笋。
这就像商鞅的垦土法令,
与在边境开凿空地是截然不同的。
注释:
- 野东:指诗人所处的地方,东边的田野。
- 修竹:生长茂盛的竹子。
- 苦费:辛苦地花费。
- 西邻:指邻居,位于西边的人家。
- 买笋钱:指购买竹笋所花费的钱。
- 商鞅:指商鞅,战国时期的政治家,以推行法治和改革著称。
- 垦土令:指商鞅所推行的开垦土地的法令。
- 凿空:在边境开凿出空地,意指错误的开拓行为。
- 误开边:错误地在边界上开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清代著名诗人和政治家,字佩弦,号柳洲,浙江绍兴人。他是晚清变法的先驱之一,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政治理想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1840年写的一系列诗作中的一部分,这些诗作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正值鸦片战争前夕,国家面临内忧外患,龚自珍用诗表达对社会改革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竹子为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坚韧,但在此诗中,竹子的生长却与诗人的辛苦形成了鲜明对比。诗人原本希望拥有丰盛的竹笋,却不得不向邻居花费金钱购买,揭示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在提到商鞅的垦土法令时,诗人将自己的遭遇与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社会变革的渴望与思考。
诗中的“不同凿空误开边”不仅是对商鞅法令的批判,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商鞅推行的改革在历史上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在现实中,诗人所面对的却是一种误区,即在追求发展时,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龚自珍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东修竹欲连天:描绘了东边竹子茂盛的景象,象征着自然的繁荣。
- 苦费西邻买笋钱: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虽然竹子生长得好,但自己却不得不花钱去购买竹笋。
- 此是商鞅垦土令:将自己的遭遇与历史事件相联系,说明诗人对社会改革的思考。
- 不同凿空误开边:强调了在改革中应当避免的误区,警示人们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要谨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的生长比作理想的追求,反映出诗人的情感。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层次感。
- 象征:竹子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而买笋钱则象征着现实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变革的期望与个人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高洁、坚韧,代表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 笋:代表着生活的富饶与希望,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商鞅:历史人物,象征着变革与进步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商鞅”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
诗人为什么需要向西邻购买竹笋?
- A) 因为竹子生长不好
- B) 因为没有钱
- C) 因为竹笋太贵
- D) 因为竹笋不够
-
诗中“苦费”一词的意思是?
- A) 轻松获得
- B) 辛苦地花费
- C) 不值得花费
- D) 轻松取得
答案:
- C) 战国
- A) 因为竹子生长不好
- B) 辛苦地花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唐代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与《己亥杂诗》均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但《春望》更多表现出对国破家亡的无奈,而《己亥杂诗》则强调了改革与理想的追求。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望,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
- 《龚自珍诗文集》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