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0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06:10
征南勋业手,顾乃玩简策。
麟经日月垂,左氏实有力。
为渠作忠臣,训义订今昔。
后来缝掖子,开卷随有益。
果能作蹄筌,此学不妨癖。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忠臣的敬仰,提到南征的功勋与智者的策略。诗中赞美了《麟经》和《左氏春秋》的价值,认为它们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诗者期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忠臣,奉行正义,传承古今的教诲。最后,他认为学习这些知识是有益的,即使有些偏执于某种学问也无妨。
张镃,字子奕,号岚溪,宋代文学家,擅长诗词,尤其是律诗和近体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人性的关注。
《杂兴三十九首》是张镃在其晚年创作的一组诗,表露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忠诚和正义的向往。此时的社会环境复杂,张镃试图通过诗歌传达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这首诗以其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开篇提到“征南勋业手”,即强调了历史上那些为国征战、立下赫赫战功的人物,接着提及“麟经”和“左氏”,这两部经典体现了历史智慧的重要性。诗中所展现的忠诚与责任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
在情感上,诗歌传递出一种对历史的敬意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人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忠臣,通过学习和传承古代的智慧来服务社会和国家。最后一句“果能作蹄筌,此学不妨癖”,传达了对学习的热情,即使有些偏执也无妨,因为知识的积累本身就是有益的。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个人情感的细腻流露,展现了张镃作为诗人的深刻思考与艺术才华。
整首诗围绕历史、忠诚与学习展开,表达了对历史的崇敬和对忠臣的赞美,同时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征南勋业手”中的“征南”指的是哪个方向的战争?
“麟经”与“左氏”分别代表什么?
诗中提到的“忠臣”主要表达了什么?
对比张镃与杜甫的作品,可以发现两位诗人都展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忠诚的追求,但张镃更侧重于对文化传承的认识,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个人的苦闷。两者各有千秋,彰显了宋代诗人的多样性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