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8:4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8:40:15
题董源寒林重江图
作者: 贝琼 〔明代〕
天下画师无董源,
学者纷纷工水石。
云山万里出巴陵,
白首淮南见真迹。
乱石平坡净无土,
松根裂石蟠龙虎。
偃盖千年饱雪霜,
深林六月藏风雨。
江上村墟何处入,
浮空远黛蛾眉湿。
渔人日暮各已归,
小舟如凫落潮急。
我昔西清尝看画,
南唐此本千金价。
坐移绝境在云间,
月出霜猿啼后夜。
薄游未挂吴淞帆,
令我一夕思江南。
安得买田筑室幽绝境,
开窗日日分晴岚。
天下的画师中没有董源这样的,
学者们纷纷学习他的水石画技。
云山在万里之外出自巴陵,
白发的我在淮南见到了他的真迹。
乱石平坡上干净得没有泥土,
松根在石缝中盘旋如龙似虎。
这偃盖已历千年,受尽了雪霜,
深林中的六月却藏着风雨。
江上的村庄何处可以进入,
浮在空中的远黛如蛾眉湿润。
渔人们在日暮时分各自回家,
小舟如野鸭般急于落入潮水。
我曾在西清看过他的画,
南唐的这幅画值千金。
坐在这绝境中仿佛置身云间,
月出时,霜猿在夜里啼叫。
我轻游未曾挂上吴淞的帆,
只令我一夜思念江南。
我希望能够买田筑室于这幽绝境,
开窗每天都能分晴岚。
贝琼,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风格清新自然。
这首诗是贝琼在欣赏董源的山水画后,感慨万千,借此诗表达对董源艺术的赞美以及对江南自然风光的向往。
《题董源寒林重江图》是一首颂扬山水画师董源的诗作。从诗的开头,诗人就明确指出董源的独特艺术地位,认为在当今的画师中无人能及他。通过描绘画作中的景象,贝琼将董源的作品与自然界的美相结合,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诗中所描绘的景象生动而细腻,诗人通过对“云山万里”、“乱石平坡”等意象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的雄伟与宁静。尤其是“松根裂石蟠龙虎”的比喻,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的力量与生命力,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动。
接着,诗人引入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特别是在结尾,诗人渴望能够在幽静的环境中安居,开窗欣赏每日的风光,展现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向往与依恋。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董源艺术的赞美,更是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感悟,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全诗表达了对董源艺术的赞美,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江南的思念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对画作的赞美,诗人展现了人与自然、艺术的和谐关系。
诗人认为天下画师中无人能及哪位画家?
诗中提到的“巴陵”现在属于哪个省?
诗人希望在幽绝境中开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