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8:03
《鲫潭霁月》
作者:僧喝能 〔清代〕
野迥天空水淼漫,
银蟾泻影出云端。
聚星亭落群峰碧,
钓月船回一棹寒。
籁寂波光拖玉练,
更阑斗转荡珠盘。
清池曾照禅心现,
争似东湖说大观。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
在辽阔的野外,天空和水面相接,水波浩淼无边;
明亮的月亮映照在水面上,犹如银色的蟾蜍从云端洒下光影。
星星聚集的亭子依傍在青峰之间,
在月光下划船的我,感受到一阵寒意。
四周寂静,波光如同拖动着玉带,
更深的时候,星斗转动,像珠盘一样荡漾。
清池的水曾映照出我的禅心,
相比之下,东湖的景色更显得浩大而壮观。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钓月”常见于古诗中,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东湖是著名的湖泊,常与诗人笔下的风景形成对比。
作者介绍:
僧喝能,清代诗人,出身于寺庙,擅长诗文,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具有禅意,情感细腻。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淡雅,常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思考。
创作背景:
《鲫潭霁月》创作于诗人游历自然之际,或许是他在某个宁静的夜晚感受到的自然美与内心的宁静交融而成,体现了他对禅心的追求。
《鲫潭霁月》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抒情诗,诗中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哲理思考。开篇以“野迥天空水淼漫”描绘了辽阔的自然景象,给人以开阔的视觉感受,仿佛置身于无垠的天地之间。接着“银蟾泻影出云端”,将月光比作银蟾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这种意象不仅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也引发了诗人对宇宙的思考。
“聚星亭落群峰碧”一句,则将自然景观与人造亭台相结合,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人通过“钓月船回一棹寒”的描写,传达了在月光下划船的孤寂与清冷之感,进一步深化了作品的情感层次。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通过“籁寂波光拖玉练”描绘出夜晚的宁静,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最后,以“清池曾照禅心现”结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禅意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整首诗以清新、宁静的风格,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银蟾”指的是哪一自然现象?
A) 星星
B) 月亮
C) 太阳
D) 河流
“籁寂波光拖玉练”中“籁寂”表示什么?
A) 繁忙
B) 宁静
C) 喧闹
D) 暴风
诗人描绘的“东湖”有什么象征意义?
A) 寂静
B) 壮丽
C) 贫瘠
D) 幸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鲫潭霁月》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思乡情感。两者都体现了对月亮的赞美,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鲫潭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