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2:56
梦断
作者: 徐世佐 〔清代〕
斜月疏棂淡欲无,
朔风吹梦入南湖。
不知天地缘何事,
惯向津门啼夜乌。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一个幽静的夜晚,透过窗棂看到斜挂的月亮,感到一丝淡淡的惆怅。北风呼啸,将他的梦境吹送到了南湖。他迷茫于天地之间的缘由,不知为何总是在津门听到夜乌的啼鸣。
徐世佐,清代诗人,生于明末,长于清初,擅长诗词,尤其是描写自然景色和人内心情感的作品。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孤独与惆怅的情感,风格沉郁。
此诗写于清代,可能是诗人经历了一段沉重的情感或生活的困顿,借用夜晚和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梦断》以其清雅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吸引读者。开篇“斜月疏棂淡欲无”,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月光透过窗棂,显得孤寂而淡薄,给人一种寂寥的感觉。接着“朔风吹梦入南湖”,运用了转折手法,北风的呼啸不仅打破了夜的宁静,也将诗人的梦境带到了远方的湖泊,象征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失去。最后“不知天地缘何事,惯向津门啼夜乌”,诗人的迷茫与无奈在这两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不知道自己与天地的关系,也不知道为何自己总是在这样的夜晚听到乌鸦的悲鸣,深化了孤独的主题。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围绕着孤独与迷茫的主题,反映了诗人在幽静夜晚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思考。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哀伤。
诗中的“斜月”象征什么?
A. 孤独
B.欢愉
C. 温暖
答案:A. 孤独
“朔风”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忧伤
答案:B. 无奈
诗中提到的“津门”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天津
C. 上海
答案:B.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