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梦断》

时间: 2025-04-26 05:42:56

诗句

斜月疏棂淡欲无,朔风吹梦入南湖。

不知天地缘何事,惯向津门啼夜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2:56

原文展示:

梦断
作者: 徐世佐 〔清代〕
斜月疏棂淡欲无,
朔风吹梦入南湖。
不知天地缘何事,
惯向津门啼夜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一个幽静的夜晚,透过窗棂看到斜挂的月亮,感到一丝淡淡的惆怅。北风呼啸,将他的梦境吹送到了南湖。他迷茫于天地之间的缘由,不知为何总是在津门听到夜乌的啼鸣。

注释:

  • 斜月:指斜挂的月亮,通常象征孤独、惆怅。
  • 疏棂:窗棂稀疏,指窗户的格子,表示微弱的光线透过。
  • 朔风:北风,通常象征寒冷、凶险。
  • 南湖:可能指南方的湖泊,寓意梦境的去处。
  • 津门:指津门,可能是指天津,表示地理位置。
  • 啼夜乌:夜晚乌鸦的叫声,象征孤独与哀伤。

典故解析:

  • :在古诗词中,梦常常代表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 夜乌:在古诗中,乌鸦常常被视为不祥之兆,寓意着悲伤和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世佐,清代诗人,生于明末,长于清初,擅长诗词,尤其是描写自然景色和人内心情感的作品。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孤独与惆怅的情感,风格沉郁。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可能是诗人经历了一段沉重的情感或生活的困顿,借用夜晚和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诗歌鉴赏:

《梦断》以其清雅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吸引读者。开篇“斜月疏棂淡欲无”,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月光透过窗棂,显得孤寂而淡薄,给人一种寂寥的感觉。接着“朔风吹梦入南湖”,运用了转折手法,北风的呼啸不仅打破了夜的宁静,也将诗人的梦境带到了远方的湖泊,象征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失去。最后“不知天地缘何事,惯向津门啼夜乌”,诗人的迷茫与无奈在这两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不知道自己与天地的关系,也不知道为何自己总是在这样的夜晚听到乌鸦的悲鸣,深化了孤独的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斜月疏棂淡欲无:描写夜景,斜月的光线透过稀疏的窗棂,显得淡淡的,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2. 朔风吹梦入南湖:北风带走了梦境,象征着对美好过去的无奈追忆。
  3. 不知天地缘何事:表达了诗人的迷惘与困惑,对于人生的无解。
  4. 惯向津门啼夜乌:反复出现的乌鸦啼鸣,暗示着孤独与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梦境比作南湖,寓意遥不可及。
  • 拟人:将风与梦赋予了行动,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孤独与迷茫的主题,反映了诗人在幽静夜晚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思考。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哀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独与思念。
  • :象征无情与变化。
  • :象征梦境与渴望。
  • 乌鸦:象征悲伤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斜月”象征什么?
    A. 孤独
    B.欢愉
    C. 温暖
    答案:A. 孤独

  2. “朔风”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忧伤
    答案:B. 无奈

  3. 诗中提到的“津门”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天津
    C. 上海
    答案:B. 天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徐世佐:李白的诗歌常常充满豪放的情感,而徐世佐则更倾向于细腻的描写和内心的挣扎。李白的《夜泊牛津》传达了一种洒脱与豪情,而徐世佐的《梦断》则更显得沉重与孤独。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碧沼寺 碧沼寺 巡历属部留题青帝观 留题洞岩 和运使学士浣花亭 同人集准提寺晚过渔家 赋得月傍九霄多 演武场看射 红梅次韵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食字旁的字 鸟字旁的字 旁州样子 私仇不及公 戕害不辜 聒聒噪噪 包含辽的词语有哪些 一鸣惊人 晦塞 三点水的字 到底 爪字旁的字 细作 彑字旁的字 齐心同力 潸然泪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