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4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7:12
雨中过含芳园,谒筠邻主人。
步入名圃,豁然开眼,茂林修竹怡人。
一湖春水,烟树渺芳津。
恰值丝丝疏雨,板桥外山势嶙峋。
通幽径,回廊曲折,环带草如茵。
锦堂人住处,帘风砚水,几案无尘。
更多少琴书,绕座相亲。
咳唾成珠成玉,为善乐恬淡精神。
汪洋论,顺时知命,德也本乎仁。
在细雨中走进芳香的园子,拜访竹邻的主人。
步入名声显赫的园圃,眼前豁然开朗,郁郁葱葱的树林和修长的竹子令人心旷神怡。
湖面春水波光粼粼,烟雾缭绕的树木隐约如梦。
正值细雨飘洒,桥边山势峻峭而险峻。
小径幽静,回廊曲折,四周绿草如茵。
华美的堂屋是人们的居所,窗帘轻拂,书桌上的砚台潺潺流水,桌面一尘不染。
更有琴书相伴,围绕着座位,显得亲切而融洽。
轻咳如珠似玉,展现出一种安然自得的精神。
纵论人生,顺应时势,德行本源于仁爱。
作者介绍:顾太清,清代诗人,擅长古诗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一个雨天,诗人游览含芳园,受到自然景色与人文环境的启发,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的亲切感情。
这首《满庭芳》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园林景象,诗人将雨中的景色与内心的情感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开篇即以“雨中过含芳园”引入,营造了朦胧而神秘的氛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接着,诗人描绘了名圃的景致,茂林修竹、湖水烟树,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与细雨相映成趣,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自然美。
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转向了人文环境的描绘,锦堂、琴书、无尘的几案,展现出一种清雅、宁静的生活境界。诗中“咳唾成珠成玉”的生动比喻,表达了与友人相处时的愉悦,体现了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最后,诗人以“德也本乎仁”总结,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精致而富有层次感,诗人通过清新自然的描写与深邃的人生哲理的结合,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
逐句解析:
雨中过含芳园,谒筠邻主人:在细雨中走进芳香四溢的园子,拜访竹邻的主人。引入场景,设置了诗的基调。
步入名圃,豁然开眼,茂林修竹怡人:进入名声显赫的园圃,眼前豁然开朗,郁郁葱葱的树林和修长的竹子令人心旷神怡,表现自然的美。
一湖春水,烟树渺芳津:湖面春水波光粼粼,烟雾缭绕的树木隐约如梦。展现了园中水与树的和谐。
恰值丝丝疏雨,板桥外山势嶙峋:细雨飘洒,山势峻峭,表现出一种幽静而险峻的美。
通幽径,回廊曲折,环带草如茵:小径幽静,回廊曲折,绿草如茵,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锦堂人住处,帘风砚水,几案无尘:华美的堂屋,窗帘轻拂,书桌清洁,展现出主人文雅的生活环境。
更多少琴书,绕座相亲:更多的琴书在身边,增添了亲密的氛围。
咳唾成珠成玉,为善乐恬淡精神:轻咳如珠似玉,体现出一种宁静的精神状态。
汪洋论,顺时知命,德也本乎仁:探讨人生,强调德行的本源在于仁爱。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咳唾成珠成玉”)、拟人(“帘风砚水”)、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展现了一种清新、高雅的人生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名圃”是指:
A. 一种植物
B. 一处著名的园林
C. 一种酒类
D. 一种乐器
“咳唾成珠成玉”这句话的意思是:
A. 说话非常动听
B. 说话很粗俗
C. 说话很严肃
D. 说话很无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