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月下杲饮七首》

时间: 2025-07-26 13:04:39

诗句

斜斜花影欲愁予,唧唧虫声亦爱渠。

月与诗人元不薄,侬於欢伯未应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3:04:39

原文展示

月下杲饮七首
作者: 杨万里

斜斜花影欲愁予,
唧唧虫声亦爱渠。
月与诗人元不薄,
侬于欢伯未应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月光下思念的情绪。花影斜斜,似乎让我感到忧愁,虫鸣声中透出对月光的喜爱。月亮对诗人并不吝啬,然而我对欢伯的情谊却未必能疏远。

注释

  • 斜斜:形容花影的倾斜状态,暗示一种柔美而忧愁的情感。
  • 欲愁予:想要感到忧愁,表达了一种内心的矛盾。
  • 唧唧虫声:虫鸣声,传达出一种自然的和谐氛围。
  • 元不薄:本来对诗人并不吝啬,意指月亮的美好与诗人之间的关系密切。
  • 欢伯:此处指的是欢笑的朋友,可能是诗人的知己或好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惜。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月下饮酒时,环境宁静,月光皎洁,使得诗人对生活、友情和自然的感受愈加深刻。诗歌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他们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这首《月下杲饮七首》通过对月光、花影和虫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月下饮酒的情景,同时流露出他内心的惆怅与思考。诗的开头两句“斜斜花影欲愁予,唧唧虫声亦爱渠”,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花影的斜斜、虫鸣的唧唧,仿佛都在诉说着一种孤独的情绪。这里的“欲愁”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似乎在说即便在愉悦的环境中也难免感到忧愁。

接下来的两句“月与诗人元不薄,侬于欢伯未应疏”,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诗人感受到月亮的恩惠,月光的照耀让他与自然融为一体,而对“欢伯”的情谊则显得有些疏远。这里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虽然他在享受独处的美好,但内心却对朋友的关心和思念依然在。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而细腻,展现了杨万里对自然与友谊的双重感悟,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斜斜花影欲愁予:花影倾斜,似乎引发了诗人的忧愁,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 唧唧虫声亦爱渠:虫鸣声中透出对月光的喜爱,营造出自然的和谐美感。
  • 月与诗人元不薄:月亮对诗人并不吝啬,意指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
  • 侬于欢伯未应疏:诗人对朋友的思念未曾疏远,显示出友情的珍贵。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虫鸣和花影赋予情感,使得自然景物呈现出人的情感特质。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美丽的自然景观中对孤独与友谊的思考,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影:象征着美好与柔情,同时也隐含着忧愁。
  • 虫声:代表着自然的声音和生命的活力,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 月亮:象征着宁静和明亮,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斜斜花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忧愁
    • C. 愤怒
  2. “唧唧虫声”中虫声的作用是:

    • A. 增加喧闹感
    • B. 营造和谐氛围
    • C. 表达孤独
  3. 诗人对月亮的态度是:

    • A. 不喜欢
    • B. 感激
    • C. 疏远

答案

  1. B. 忧愁
  2. B. 营造和谐氛围
  3. B. 感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杨万里的诗在情感上更为细腻,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李白则更突出对故乡的思念。两者虽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梁宗庙登歌 四 日出东南隅行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 庭雨应诏诗 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诗二首 其一 别范安成诗 赠沈录事江水曹二大使诗 赠刘南郡委连诗 还园宅奉酬华阳先生诗 宿东园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釒字旁的字 子罕辞宝 鬼字旁的字 花事 猒当 万世长策 见字旁的字 瞻前虑后 戈字旁的字 愁红怨绿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自投罗网 包含焰的成语 题捕 鳥字旁的字 惴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