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0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07:24
原文展示:
温陵即事 早年师友教为文,卖却鱼舟网典坟。 国有安危期日谏,家无担石暂从军。 非才岂合攀丹桂,多病犹堪伴白云。 争得千钟季孙粟,沧洲归与故人分。
白话文翻译:
早年师友教导我写作,为了学习卖掉了捕鱼的船和网。 国家有安危时我期待能日日进谏,家中虽无余粮也暂时从军。 我并非有才之人,怎能攀登高贵的丹桂,但即便多病也愿陪伴在白云之下。 希望能得到丰厚的季孙粟,然后在沧洲与故人分享。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夤,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他关心国家大事,有志于从政,同时也有隐逸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早年学习文学的经历,以及他对国家安危的关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徐夤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诗中,“早年师友教为文,卖却鱼舟网典坟”展现了作者为了学习不惜卖掉生计工具的决心。“国有安危期日谏,家无担石暂从军”则显示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愿意为国效力的决心。后两句“非才岂合攀丹桂,多病犹堪伴白云”和“争得千钟季孙粟,沧洲归与故人分”则体现了他的自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作者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自谦和向往隐逸,展现了作者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徐夤在诗中提到为了学习卖掉了什么? A. 鱼舟网 B. 典坟 C. 丹桂 D. 季孙粟 答案:A
诗中的“丹桂”比喻什么? A. 高贵的地位 B. 隐逸的生活 C. 丰厚的俸禄 D. 隐居的地方 答案:A
徐夤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A. 高贵的地位 B. 隐逸的生活 C. 丰厚的俸禄 D. 隐居的地方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心,但徐夤的诗更多了一层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