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时间: 2025-04-26 20:53:48

诗句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任 一作: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3:48

原文展示: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作者: 李商隐 〔唐代〕

凤尾香罗薄几重,
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
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
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
何处西南任好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夜色朦胧的画面。诗人问道:凤尾香罗的薄纱有几层?深夜里,碧色的花纹在圆顶上缝制。扇子裁剪得像月亮的光辉,怎能掩盖住羞涩的情感?车马奔走的雷声传来,却无法传递我的情意。曾经孤寂的金烬在黑暗中闪烁,已经没有石榴花的消息。斑驳的骏马只系在垂杨的岸边,不知何处的西南有顺风待我。

注释:

  • 凤尾香罗:一种精美的丝绸,具备优雅的花纹,象征女性的柔美。
  • 碧文圆顶:指的是一种装饰性的缝制,可能指代夜空或某种物品的形状。
  • 扇裁月魄:扇子形状犹如月亮,暗喻情感的微妙。
  • 车走雷声:车马走动时发出的声响,象征着远方的消息。
  • 金烬暗:指火焰熄灭后留下的灰烬,象征着失落的情感。
  • 石榴红:石榴花的红色,象征着爱情的希望与消息。
  • 斑骓:一种马,形容其美丽。
  • 垂杨岸:柳树下的岸边,常用于描绘柔美的自然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充满了象征和隐喻,情感细腻,极具个人特色。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李商隐生活的晚期,可能与他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有关。在那个时代,个人情感常常受到社会环境的限制,诗人通过这种隐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诗歌鉴赏:

李商隐的《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是一首充满了情感与意象的诗作。整首诗以夜色为背景,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含蓄而又深刻的情感氛围。首句“凤尾香罗薄几重”用香罗的轻薄来引入,既表现了诗人的细腻,也暗示了内心的复杂情感。接下来的“碧文圆顶夜深缝”则通过具象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幽深的夜色,仿佛夜晚的静谧中隐藏着无数的思绪。

“扇裁月魄羞难掩”一句,月亮的清辉与扇子的柔美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羞怯。雷声的传来仿佛是外界的干扰,让诗人无法与心中所爱交流,这种无法沟通的痛苦在“语未通”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寂寥金烬与石榴红的描绘,表现了失去与希望的交织。最后一句“何处西南任好风”则寓意着对未来的期待与无奈,留下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李商隐对爱情的理解与思考,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凤尾香罗薄几重:用香罗的轻薄引入,暗示细腻的情感。
  2. 碧文圆顶夜深缝:描绘夜晚的宁静与深邃。
  3. 扇裁月魄羞难掩:扇子与月亮的结合,象征内心的羞涩。
  4. 车走雷声语未通:雷声传来,暗示情感上的隔阂。
  5. 曾是寂寥金烬暗:寂静的金烬象征着失落的情感。
  6. 断无消息石榴红:石榴的红色象征着对爱情的期待,但又无果。
  7. 斑骓只系垂杨岸:描绘自然的美丽,却隐含孤独。
  8. 何处西南任好风:对未来的期待与无奈,情感的寄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扇与月亮进行比喻,形象地表达情感。
  • 拟人:将雷声赋予语言,使得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用词与结构上有对称之美,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情感的复杂与内心的孤寂,展现了李商隐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刻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尾香罗:象征优雅与柔美,暗示女性。
  • 碧文:象征夜空的宁静与神秘。
  • 月魄:象征纯洁与羞涩的情感。
  • 雷声:象征外界的干扰与无奈。
  • 金烬:象征失落的情感与孤寂。
  • 石榴红:象征爱情的希望。
  • 斑骓:象征美好与孤独的结合。
  • 垂杨岸:象征柔美的自然与诗人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凤尾香罗”代表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丝绸
    C. 一种树

  2. “扇裁月魄羞难掩”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骄傲
    B. 羞涩
    C. 快乐

  3. “车走雷声语未通”中的“雷声”象征着什么? A. 和平
    B. 干扰
    C.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长恨歌》

诗词对比

  • 李商隐与杜甫的作品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但李商隐的作品更为细腻,而杜甫则更显沉重。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展现了各自独特的风格与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送人之邺 马山集序诗 忆江南 其十一 挽周迹山周以谏杖死四首 其二 南翔留云寺前小立口占用陆子过杭州湾韵 玉山佳处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分韵得夜字 湘上閒居 泊白鹭洲时辛道宗兵溃犯金陵境上金陵守不得入 其二 净慈寺有怀故国诸子 其五 送杨山长归钱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兀字旁的字 解结尾的成语 天下无双 剧县 包含峣的词语有哪些 立刀旁的字 米字旁的字 包含例的成语 雨旆 茶余酒后 瞥样 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涂歌里抃 青莲冠 架海擎天 一迭 示字旁的字 丑声远播 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