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暮秋独游曲江》

时间: 2025-05-02 05:48:11

诗句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8:11

原文展示: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
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
怅望江头江水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曲江游玩时的情感。诗人通过荷叶的生长与枯萎,表达了春日的惆怅与秋日的悲凉。尽管身处此地,自己的情感却依然深厚,因而在江边凝望,听着江水的声音,内心感到无比惆怅。


注释:

字词注释

  • 荷叶:指的是荷花的叶子,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凋零。
  • 生时:生长的时候。
  • :在这里指的是惆怅与忧伤的情感。
  • 深知:深刻地知道。
  • 情长在:情感依然存在。
  • 怅望:怅惘地凝视。

典故解析

  • 曲江: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是唐代著名的游览胜地。
  • 江水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爱情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晚秋,诗人独自游玩曲江,可能因个人情感遭遇而感到孤独,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惆怅。


诗歌鉴赏:

《暮秋独游曲江》是李商隐在秋天独游时创作的一首诗,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情感的深刻思考。全诗通过荷叶的生长与枯萎,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秋天的凋零,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春天的荷叶象征着希望与恋慕,而秋季的凋零则带来失落与惆怅。诗人深知即使身处美丽的自然之中,内心的情感依然长存,无法释怀。最后一句“怅望江头江水声”,更是点明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叹。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李商隐作为一位诗人对情感的敏锐捕捉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荷叶生时春恨生:在春天,荷叶生长时,伴随着生机而来的是春天特有的忧伤。
  2. 荷叶枯时秋恨成:到了秋天,荷叶凋零,转而是秋天的悲伤。
  3. 深知身在情长在:深知自己虽然身处风景之中,但情感依然绵长。
  4. 怅望江头江水声:在江边凝视着江水,心中充满了惆怅与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荷叶的生与枯比喻了人生的春与秋,象征着希望与失落的交替。
  • 拟人:将荷叶的生长与凋零赋予人类的情感,使自然景物具有情感色彩。
  • 对仗:诗中“春恨”和“秋恨”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纠结展开,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过往情感的眷恋。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叶:象征着生命的生长与消亡,代表着春天的希望和秋天的无奈。
  • 江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带来对过去的追忆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荷叶生时”意指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凋零
    C. 夏天的繁茂

  2. 诗人对“江水声”的感受是?
    A. 喜悦
    B. 悲伤
    C.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李商隐与杜甫的作品均表现了对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但李商隐的诗歌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苦难与历史变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全集》
  • 《唐代诗歌研究》

相关查询

送王司直 杨白花 扊扅歌 送钤辖馆使王公 闻雁 绣龟形诗 千秋岁 汉宫春(寿张安国舍人) 临湘李藻亭茂才避寇来华容以诗见投和其韵 蝶恋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裹足不进 言字旁的字 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竿风月 大可不必 月白风清 齊字旁的字 包含或的词语有哪些 感心动耳 枕中鸿寶 余奇 班士 羊字旁的字 反鞭 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臣字旁的字 池结尾的成语 驱捶 自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