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木兰花·晚妆初了明肌雪》

时间: 2025-05-01 09:57:35

诗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

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57:35

原文展示

木兰花·晚妆初了明肌雪
作者:李煜 〔五代〕

晚妆初了明肌雪,
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
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
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
待踏马蹄清夜月。

白话文翻译

傍晚的妆容刚刚完成,肌肤如雪般明亮,
春殿里的嫔妃们鱼贯而列。
笙箫的声音在水云间飘荡,
重重地按响霓裳羽衣曲,歌声回荡不绝。
临近春天,谁又能再撒下香屑?
醉意之中,轻轻拍打栏杆,情意绵绵。
归来的时候,别放红烛的光芒,
等着踏着马蹄在清冷夜月下归来。

注释

  • 晚妆:指傍晚时分施的妆。
  • 明肌雪:明亮如雪的肌肤,形容女子的美丽。
  • 嫔娥:指妃嫔和美丽的女子。
  • 笙箫:古代乐器,常用于合奏,表达人们的欢乐。
  • 霓裳:指霓裳羽衣曲,是一种古代舞曲。
  • 飘香屑:撒下芬芳的香料。
  • 阑干:指栏杆,诗中暗示女子的柔情。
  • 马蹄清夜月:在清冷的夜晚,骑马归来,暗示归途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煜(937年-978年),字重光,号南唐后主,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重视文化艺术,尤其是在词作上有着极高的造诣。李煜的词风细腻柔美,情感真挚,常表现个人的哀愁与对往事的追忆。

创作背景

《木兰花·晚妆初了明肌雪》写于李煜晚年。作为一个失去国家和权力的王主,他的词常常流露出对往日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此词通过描绘宫廷女子的妆容和乐声,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失去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华丽而又略显哀愁的场景。开头两句描绘了女子妆容的精致,肌肤如雪,暗示着青春与美丽的短暂。接着通过“春殿嫔娥鱼贯列”展现出宫廷的繁华,反映出李煜对那种繁华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笙箫吹断水云间”则将音乐与自然融为一体,乐声如水般流淌,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李煜通过“重按霓裳歌遍彻”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执着与怀念,仿佛回到那段愉悦的时光。

值得注意的是,“临春谁更飘香屑”一句,表现了对春天到来之时的无奈,似乎春天的气息已经不再美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对美好事物的失去。最后两句则是对归来的期待,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蕴含着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对比,突显了李煜词作中常见的矛盾与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晚妆初了明肌雪:描绘女子妆容初成,肌肤如雪般洁白,强调了其美丽与娇嫩。
  2. 春殿嫔娥鱼贯列:春天的殿堂中,嫔妃们如同鱼般一字排开,展现出繁华的宫廷生活。
  3. 笙箫吹断水云间:乐器的声音在水天之间飘荡,营造出一种悠扬的气氛。
  4. 重按霓裳歌遍彻:反复演奏霓裳羽衣曲,增强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5. 临春谁更飘香屑:春天来临之际,谁还会撒下芬芳的香屑,暗示美好事物的流逝。
  6. 醉拍阑干情味切:在醉意中轻拍栏杆,情感深厚,流露出内心的思念与情感。
  7. 归时休放烛光红:归来时不必点燃红烛,暗示对昔日辉煌的怀念。
  8. 待踏马蹄清夜月:等待在清冷夜月下骑马归来,营造出一种期待与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肌肤如雪”,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美。
  • 拟人:笙箫的声音如同人声在水云间回荡,增强了音乐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词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主题围绕着对美好生活的追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了李煜内心的无奈与对过去繁华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肌雪:象征年轻和美丽,隐喻青春的短暂。
  • 嫔娥:代表女性的柔美与宫廷的繁华。
  • 笙箫:象征欢乐与和谐的生活。
  • 霓裳:象征美好与艺术的结合。
  • 阑干:象征思念与情感的寄托。
  • 马蹄清夜月:象征归来的期待,暗示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李煜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晚妆初了明肌雪”中的“明肌雪”形容的是哪个方面?

    • A. 风景
    • B. 女子的妆容
    • C. 宫廷的繁华
    • D. 音乐的旋律
  3.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

    • A. 琵琶
    • B. 笙箫
    • C. 二胡
    • D. 古筝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钗头凤·世情薄》(陆游):同样表现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失落。
  • 《如梦令》(李清照):描绘女性的细腻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木兰花·晚妆初了明肌雪》《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李煜的词更显悲怆,而李清照则更多展现女性的柔情与细腻。两者在意象与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煜词全集》
  • 《五代十国史》

赏析

  此词是李煜于南唐全盛时期所创作的一篇代表作。词的上片主要写春夜宴乐的盛大场面。首句突出描绘“晚妆初了”的嫔娥们的盛妆和美艳,由此写出作者对这些明艳丽人的一片飞扬的意兴,同时从开篇即渲染出夜宴的奢华豪丽。继之两句宴乐开始,歌舞登场,作者极写音乐的悠扬和器物的华美。比如,笙箫二字可以给人一种精美、奢丽的感觉,与词中所描写的奢靡之享乐生活、情调恰相吻合。而“吹”作“吹断”,“按”作“重按”,不但字字可见作者的放任与耽于奢逸,而且十分传神地赋予音乐以强烈的感情色彩。据马令《南唐书》载:“唐之盛时,《霓裳羽衣》最为大典,罹乱,瞽师旷职,其音遂绝。后主独得其谱,乐工曹生亦善琵琶,按谱粗得其声,而未尽善也。(大周)后辄变易讹谬,颇去哇淫,繁手新音,清越可听。”李煜与大周后都精通音律,二人情爱又笃深,更何况《霓裳羽衣》本为唐玄宗时的著名大曲,先失后得,再经过李煜和周后的发现和亲自整理,此时于宫中演奏起来,自然欢愉无比。所以不仅要“重按”,而且要“歌遍彻”,由此也可想见作者之耽享纵逸之情。   词的下片是描写曲终人散、踏月醉归的情景。“临春”一句明是写香,暗是写风,暗香随风飘散,词人兴致阑珊,由“谁更”二字而出,更显得活泼有致。“醉拍”二字直白而出,写醉态,写尽兴尽欢妥贴至极。到这里,作者有目见的欣赏,有耳听的享受,有闻香的回味,加上醉拍由口饮而生的意态,正是极色、声、香、味之娱于一处,心旷神驰,兴奋不已,因此才“情味切”,耽溺其中无以自拔。结尾二句,写酒阑歌罢却写得意味盎然,余兴未尽,所以向来为人所称誉。《弇州山人词评》中赞其为“致语也”。今人叶嘉莹曾详评此句:“后主真是一个最懂得生活之情趣的人。而且‘踏马蹄’三字写得极为传神,一则,‘踏’字无论在声音或意义上都可以使人联想到马蹄得得的声音;再则,不曰‘马蹄踏’而曰‘踏马蹄’,则可以予读者以双重之感受,是不仅用马蹄去踏,而且踏在马蹄之下的乃是如此清夜的一片月色,且恍闻有得得之声入耳矣。这种纯真任纵的抒写,带给了读者极其真切的感受。”读此二句,既可感作者的痴醉心情,也可视清静朗洁的月夜美景,更可见作者身上充盈着的文人骚客的雅致逸兴。   全词笔法自然奔放,意兴流畅挥洒,语言明丽直快,情境描绘动人。作者从个人宫廷生活场面出发,虽然带有较为浓郁的富贵脂粉气,未能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但短短一篇就把一次盛大欢宴的情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艺术描绘生动逼真,情景刻画细腻动人,由喻象中见情思,于浅白处见悠远,充分显示了作者高妙的艺术功力,是“写得极为俊逸神飞的一首小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经孟浩然鹿门旧居二首 砚瓦 春末寄周琏 横吹曲辞。入塞曲 东西二林寺流水 送吏部刘相公除东川 送刘逖赴闽辟 寄山中伉禅师 上新定宋使君 嘲商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言字旁的字 翻来覆去 反关 刀字旁的字 谈玄说妙 大字旁的字 按强助弱 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黹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包含谨的词语有哪些 方略策 包含闳的词语有哪些 民心不一 尺水丈波 情投谊合 覆巢无完卵 无迹可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