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翁修撰》

时间: 2025-07-26 20:10:06

诗句

天上曾三接,人间第一流。

云章颁召节,锦里送行舟。

急雨千山暮,回风五月秋。

红旗犹可识,宾吏满江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0:10:06

送翁修撰

原文展示:

天上曾三接,人间第一流。
云章颁召节,锦里送行舟。
急雨千山暮,回风五月秋。
红旗犹可识,宾吏满江头。

白话文翻译:

在天上曾经三次接见他,他在世间名声显赫。
云章传达了他的召唤,锦绣的街道上送别他乘坐的船。
急促的雨水在千山傍晚时分落下,回旋的风吹拂着五月的凉意。
红旗依旧可以辨认,在江边宾客和官吏齐聚。

注释:

  • 天上曾三接:指天帝或帝王曾多次接见,表示受到了很高的荣誉。
  • 人间第一流:形容其在世间的地位和声望极高。
  • 云章:指文书或圣旨。
  • 锦里:锦绣的街道,形容繁华的地方。
  • 急雨千山暮:形容暴雨来临时,黄昏的景象,表现出一种紧迫感。
  • 回风五月秋:五月时节,风中透着秋意,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换。
  • 红旗犹可识:红色的旗帜依然可以辨认,象征着名声或地位。
  • 宾吏满江头:宾客和官吏聚集在江边,说明送别的场面热闹。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许景衡,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而闻名,擅长写送别和抒怀之作。
  •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为送别一位名叫翁的修撰而作,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不舍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物地位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与惜别之情。开篇“天上曾三接”即以高昂的语气阐明了翁修撰的卓越,突显他在社会中的崇高地位,接着以“云章颁召节”进一步渲染他的荣耀。诗中逐渐过渡到送别的场景,“锦里送行舟”描绘出一幅繁华的送别画面,营造出一种温情的氛围。

接下来的“急雨千山暮,回风五月秋”则以自然景象的变幻来反映人情的复杂,暴雨和凉风仿佛在映衬着送别者心中的惆怅。最后一句“红旗犹可识,宾吏满江头”在总结送别场面的盛大与悲伤之余,也让人感受到即使人离去,他的声望依旧存在,朋友的情谊仍然是永恒的。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天上曾三接:表明翁的身份非凡。
    2. 人间第一流:强调翁的地位。
    3. 云章颁召节:描绘出他受到的尊重。
    4. 锦里送行舟:展现送别的盛况。
    5. 急雨千山暮:暗示送别的悲伤。
    6. 回风五月秋:表现时间流逝的感慨。
    7. 红旗犹可识:象征翁的名声仍在。
    8. 宾吏满江头:展示人们对他的尊重。
  • 修辞手法

    1. 对仗:如“云章颁召节,锦里送行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2. 比喻:如“急雨千山暮”,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
    3. 象征:红旗象征声望和尊重。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敬仰与惜别,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意象分析:

  • 天上:象征着高贵与荣耀。
  • 云章:代表权威与召唤。
  • 锦里:象征繁华与美好。
  • 急雨:代表悲伤与不舍。
  • 红旗:象征名声与地位。

互动学习:

  • 选择题:

    1. 诗中提到的“红旗”象征着什么? A. 友情
      B. 名声
      C. 财富
      答案:B

    2. “急雨千山暮”中的“急雨”主要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送友人》同样以送别为主题,但更侧重于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湖歌二首 其一 西湖竹枝词 其四 西湖十咏 其七 三潭印月 西湖即景 西湖绝句六首 其四 西湖竹枝词 西湖十咏 其八 南屏晚钟 西湖竹枝词六首 其六 西湖早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鳥字旁的字 鸢肩豺目 色字旁的字 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鸟字旁的字 多开头的成语 靑字旁的字 无所重轻 标队 焚煎 贪官污吏 情有独钟 包含即的成语 暴腮龙门 贻笑千秋 天潢贵胄 拥兵玩寇 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