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1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17:06
早春雪中闻莺
作者: 韩愈 〔唐代〕
朝莺雪里新,雪树眼前春。
带涩先迎气,侵寒已报人。
共矜初听早,谁贵后闻频。
暂啭那成曲,孤鸣岂及辰。
风霜徒自保,桃李讵相亲。
寄谢幽栖友,辛勤不为身。
早晨的黄莺在雪中刚刚开始鸣叫,雪中的树木面前迎来了春天的气息。黄莺带着几分涩意,初次迎接春天的气息,虽然寒意仍在,但已向人们传递了春的消息。大家都觉得这是初听的美好,谁会在乎后来的频繁鸣叫呢?短暂的啼鸣怎么能成曲?孤独的鸣叫又怎能比得上春天的时辰?风霜只是自我保护,桃花和李花又怎能互相亲近呢?我把这份谢意寄托给那隐居的朋友,辛勤的付出并不是为了自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黄莺常在春天的诗词中出现,寓意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象征着希望和新生。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他主张古文运动,倡导简洁明了的文风。韩愈的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现象的关怀与对人性深刻的理解。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早春,正值寒冬与春天交替之际,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抒发对春天的期待和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早春雪中闻莺》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和表达情感的诗作。诗中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黄莺的叫声传达了春天的到来。诗人在寒冷的雪中听到黄莺的鸣叫,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表现出一种对新生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的“朝莺雪里新”,不仅描绘了早晨的宁静和黄莺在雪中鸣叫的画面,还暗示了春天即将来临的希望。紧接着,诗人提到“带涩先迎气”,说明初春的气息虽有些生涩,但依然是春天的第一声鸣叫,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共矜初听早,谁贵后闻频”,表达了对初次听到春声的珍惜,反映出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视。而“孤鸣岂及辰”则揭示了孤独的心境,强调在自然界的变化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对友谊的重视。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韩愈对人生、自然的思考,以及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新生的期待与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美好瞬间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莺”指的是哪种鸟类?
“孤鸣岂及辰”中的“辰”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带涩”主要形容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